高考的全称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普通高等学校主要指的是大学、学院、专科学校等院校,一般合称为大专院校。也就是说,高考就是大专院校的招生考试,“高”指的是普通高等学校,而不是指高中。当然,高考的“高”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高中生,因为只有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人才能参加高考。但是,不能把高考等同于高中毕业考试,高中毕业考试专门有另外的考试,也就是会考。只要通过了会考,即使不参加高考,也能拿到高中毕业证。不上大学的人,也只需要参加会考就行了,不用再参加高考。
高考和会考两种性质不同的考试,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具有淘汰性质,而会考则是水平性考试,主要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只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就能通过,不存在选拔和淘汰的问题。所以,会考主要是看成绩,高考主要是看排名,当然排名也是通过成绩来确定的。
简单地来说,高考就是通过成绩排名来进行选拔,以确定哪些学生可以读大学,哪些学生又可以读好大学和好专业,主要的选拔标准就是成绩,说得再具体一点就是分数的高低。在其他条件都差不多,并且都填报了同一学校的同一专业的情况下,分数更高的学生就能被录取,分数比较低的学生就可能被淘汰,只能调剂到其他专业,或者彻底落选,没有大学可上。既然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就必然会有人被录取,也必然会有人落选,如果每个人都有大学可上的话,也就用不着选拔了。当然,由于有学校和专业的差别,即使未来所有人都可以上大学,也还是免不了有选拔和竞争。
考试最重要当然就是公平,对于作为大专院校选拔性考试的高考来说,公平就更为重要了,甚至可以说是高考的生命线。如果不能保证公平,高考就将失去大家的信任,也将失去存在的基础。在很多人看来,高考也确实是非常公平的,因为高考的主要标准就是成绩,而高考通过严密的组织安排,无论是在考试还是阅卷以及录取阶段,都能有效地防止各种作弊行为,因此也就能保证一定的公平,确保考生之间是公平竞争,只以分数来一较高下。
虽然高考从形式上来说是公平的,有效地防止了各种作弊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高考就是真正公平的,只看分数的选拔模式,看似是公平的,实则还是充满了各种不公平。也就是说,高考其实也只能保证相对的公平。当然,要想通过高考来做到绝对的公平也是不可能的,而且世界上也不存在绝对的公平。除了只能保证相对的公平之外,高考的最大的问题是用表面上的公平掩盖了实际上的不公平,让人们误以为高考是真正公平的,于是就顺理成章地接受了高考这样的选拔模式,也接受了实际上的不公平。
之所以说高考不是真正公平的,反而掩盖了实际上的不公平,一方面是因为高考制度也存在一些漏洞和问题,比如说一些加分政策在客观上就是不公平的,一些省市自主命题和一些大学的自主招生也存在不公平,还有一些大学的不同地域录取比例差别很大,也造成了很大的不公平,诸如此类的一些漏洞和问题,让高考的公平性大打折扣。另一方面,虽然高考的存在给了一些寒门子弟通过寒窗苦读,考上好大学,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但是对于大多数寒门子弟,尤其农村的学生来说,他们要通过高考和城里的学生,尤其是豪门子弟竞争是很困难的,虽然他们可以通过高考获得和这些人同场竞技的机会,但是能竞争得过的始终还是少数,因为他们方方面面的条件和资源都不如别人。最关键的是,即使他们赢了高考,考上了好大学,也很难真正赢得人生。也就是说,即使高考给了他们改变命运的机会,但真正能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始终都是少数,这也就意味着表面上看似公平的高考,实际上还是不公平的。
人们认为高考是公平的,一大前提就是能通过高考考上好大学,然后改变自己的命运,但事实证明,想通过读好大学来改变命运是越来越困难,越来越不可能的了。在当今社会,即使考上了好大学,要想彻底改变命运也是不太可能的,除非是那些出身非常低微,起点非常低的人,才有可能通过高考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主要也是因为他们的起点比较低才能有如此大的变化。既然大多数人都不能再通过高考彻底改变命运,这就说明高考不再是公平的,也越来越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高考考上好大学来改变命运,这也只是特殊时期的特色现象罢了,是因为改革开放之初,国家建设和发展急需大量的人才,所以很多人就能通过高考来改变命运,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阶级固化的形成,人才的已经越来越廉价,而且在当今的大学教育环境之下,读完了大学也不一定能成为真正的人才,因而改变命运的可能性就更低了。
问题就出在阶级固化上,阶级固化一旦形成,家庭出身就成为了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最大因素,因此高考也就变得无足轻重,类似于鸡肋了。家庭出身好,有权有势的人,即使不参加高考,不读好大学,也同样可以过上好日子。而那些家庭出身不好,没权没势的人,即使寒窗苦读,考上了好大学,也很难过上真正的好日子,只是比不读大学要好一点儿罢了。在这样的情况下,高考表面上看起来再公平也没有意义了,不可能真正确保公平。
事实上,高考不仅是不公平的,而且还掩盖了实际上的不公平。高考的制度模式让大家误以为高考是公平的,于是大家就都全力以赴为高考而努力奋斗,结果到头来还是很难真正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有人就对高考的公平性产生了怀疑,但是由于高考表面上看起来确实是比较公平的,所以别人就会说不是高考不公平,而是有的人还不够努力,这就用所谓的不够努力来掩盖高考的不公平。但是如果高考确实是不公平的,再努力又有什么用呢?
因为高考表面上看起来是公平的,于是大部分人都还是围绕着高考转来转去,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和代价,但最终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很多人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而且找不出高考的问题,就只能从自己或者别人身上找问题了,但找来找去终究是找不到真正的问题在哪里,因为问题就出在高考本身,高考本来就是不公平的,而且用表面上看似公平的制度模式掩盖了实际上的不公平。所以,要想达到真正的公平,就必须跳出高考这个框框,如果还是在这个框框中兜圈子,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达到真正的公平的。
当然,有人会说,高考虽然确实有一些问题,也不是那么的公平,但也找不出比高考更公平的方式了,所以就只能勉强接受高考这样的选拔模式,否则只会变得更不公平。这样的说法有一定道理,如果没有高考的限制,大学招生确实很有可能会变得更不公平,寒门子弟甚至都没有机会再改变命运了,高考至少还能给他们一线生机。但是,这也并不是维持和保留高考制度的理由,而且也并不是不存在比高考更公平的模式,不过问题的关键已经不是招生制度合理不合理,公平不公平,而是由于阶级固化,读大学已经很难再改变命运了,因此即使能保证招生制度的公平性,也是没有意义的了。
也就是说,问题已经不是高考公平不公平了,而是整个教育制度,以至于整个社会公平不公平了。高考公平也好,不公平也罢,都无法改变读大学很难再改变命运的事实,问题已经超出了高考的界限,不是高考本身能解决的了。既然如此,不论是对高考进行改革,还是换一种招生制度,都无济于事,不仅解决不了教育不平等的问题,更解决不了社会不平等的问题。反过来说,恰恰是因为社会上的不平等,才导致了教育上的不平等,以至于高考已经渐渐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教育问题从来都是社会问题的反映,只局限于教育层面,是不可能真正解决教育不平等的问题的,只有站在更高的层面上,从阶级固化的角度入手,解决了社会上的不平等,才有可能真正解决教育上的不平等。只要社会上的不平等问题解决了,教育上的不平等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也只有社会上的不平等问题解决了,教育上的不平等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否则都是无济于事的,问题不仅得不到解决,还会越来越严重。
等到教育上的不平等问题解决了,是继续采取高考的招生制度,还是别的什么招生制度,也就不那么重要了。当然,高考虽然能保证一定程度的公平,但应试教育的方式却是违背教育本质的,也不符合社会的实际要求,因此在教育上的不平等问题得到根本解决之后,就不应该再继续保留高考制度了,而应该采取更符合教育本质和社会要求的教育制度和招生制度。
2022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