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过年没有年味了?

春节是中国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眼中,春节比其他任何节日都更重要。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很多人都失去了对春节的期待和渴望,都觉得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没有意思了,因而都非常怀念以前过年的感觉。

那么为什么大家会觉得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了呢?

要彻底弄清楚为什么现在过年没有年味了,首先要弄明白几个问题:

什么是年味?

为什么以前过年有年味?或者说为什么大家会觉得以前过年有年味?

然后是为什么大家觉得现在过年没有年味了?

没有年味又意味着什么?是好事还是坏事?

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这件事或许并不能完全达成共识,因为在一部分人群看来,现在过年还是有年味的,很多人也还是非常期待过年的。这很好理解,所处角色的不同,以及对年味的理解不同,大家对过年有没有年味这件事的认识可能就是不同的,毕竟这更多是一种主观感觉,而不完全是客观事实。

因此,为了达成更大范围的共识,就必须要对年味做出比较明确的解释,确保大家理解的年味是同一个东西,不然就没有继续讨论下去的必要了。这也是评价事物的标准化操作,那就是要先确定标准,然后才能进行评价,没有建立在明确合理标准下的评价是站不住脚的,也很难得到共识。

那么在大多数人看来,年味究竟是什么呢?

顾名思义,从字义上来解读,年味就是过年的味道。过年不必再解释,味道则是指人通过味觉和嗅觉感受到的东西,引申为趣味、意味等意思。也就是说,年味就是大家在过年的时候感受到的趣味,既是一种生理感官上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乐趣。

比如说,过年有一系列年俗,大家要备年货、祭灶神、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发压岁钱、给长辈拜年等等,这些事情就能让人感受到年味。过年还有一些特别的食物,只要一见到这些食物,尤其是在吃年夜饭(或是午饭)的时候,大家就能感觉到浓浓的年味。

能不能感受到年味,和氛围有很大关系,大家都做过年才做的事,吃过年才吃的东西,都穿上过年才穿得上的新衣裳,脸上都露出笑容,也就自然而然能感觉到年味了。如果没有这些氛围烘托,那当然就感觉不到年味,或者说年味很淡。

所以接下来一个问题的答案也就浮出水面了。

为什么大家觉得以前过年有年味呢?就是因为大家以前过年都做过年才能做的事情,吃过年才能吃到的东西,还有新衣服穿。

那为什么大家又觉得现在年味越来越淡呢?

根据以上的分析,有人可能会认为是因为大家过年不做过年应该做的事,不吃过年应该吃的东西,所以年味就越来越淡。其实不然,因为大家现在过年也要做这些事,吃这些东西,虽然没有以前那么讲究,但基本上还是延续了以前的传统。

问题其实不在于过年这一段时间,而在于一年之中没有过年的绝大部分时间。

上面说了什么是年味,大家之所以能感受到年味,除了氛围的烘托,也就是做什么事,吃什么东西等等,更关键的一点是,大家对过年充满期待。因为对过年充满期待,所以在氛围的烘托下,大家才能得到乐趣和享受。

而大家之所以对过年充满期待,是因为以前条件不好,只有过年才可以吃好的,穿好的,还可以尽情玩耍,对于小朋友来说还有压岁钱拿,这些基本上都是平时难以满足的。大家期待过年,就是因为只有过年才能得到这些东西。而过年时这些期待得到了满足,大家得到了这些东西,那自然就能感受到年味,觉得很满足了。

在以前,大家平时都为生活奔波劳碌,只有过年才能放松放松,休息休息,所以大家当然都期待过年了,巴不得每天都像过年一样。

而现在就不一样了,因为生活条件好了,不愁吃,不愁穿,和以前相比,基本上也相当于每一天都在过年了,那么自然而然大家就不再对过年有什么期待了,因为不过年也能得到这些东西。

人之所以会对一些事物有所期待,新鲜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也就是所谓的物以稀为贵,因为没见过,没去过,没玩过,所以才会想要见一见,去一去,玩一玩,就像现在的旅游一样,很多人都想去祖国的大好河山去看一看,但是只要看了一次,新鲜感没了,也就没什么期待了,觉得不过尔尔。所以有人说,旅游不过就是从自己玩腻了地方到别人玩腻了的地方去玩,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就好比男生女生谈恋爱一样,新鲜劲一过,也就归于平常了。一开始小男生小女生拉拉手都不好意思,一直发展到最后坦诚相见,所有的事都做了,做的次数多了,也就觉得没什么意思了,不过尔尔。

背后的实质是,人都是有欲望的,欲望让人产生期待和追求,等欲望达成后,人又会产生新的欲望和追求,相应的阈值就提高了,在同等强度的刺激下就很难再得到满足,所以难以再找回以前的感觉。

人没有欲望和追求是不行的,否则就会失去动力,就好比武侠小说中一些致力于复仇的人,为了报仇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但是报仇之后就不知道为什么而活了,所以如果人一直被欲望带动,甚至被欲望控制,永远得不到满足的话,那就会活得很累很辛苦,没有幸福感。

这里也涉及幸福感的问题,所谓的年味其实也是幸福感的一种,而幸福感是对比出来的,有了对比,才能体现出差距,当然也会带来伤害。人的主观感觉其实是有迷惑性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感觉就有可能截然不同。

大家之所以觉得现在过年没有年味了,就是因为参照物发生了变化。以前生活很艰苦,过年期间的生活水平明显高于平时,所以过年的时候幸福感很高,平时幸福感就很低。而现在,平时的生活水平就很不错,过年的时候再好也好不到哪儿去。相比之下,过年和平时之间的差距小了,再以平时为参照物,得到的幸福感就不会很高。

如果把现在过年时的生活水平和以前平时的生活水平做比较,得到的幸福感应该就会很高。但是正常情况下,受到惯性思维的影响,很少有人会这么对比。

俗话说:知足常乐,一个人快不快乐和幸不幸福,并不是取决于他拥有多少东西,而是取决于他拥有的东西是否多于他自己的期待。如果一个人的期待很低,很容易满足,那他自然就会很快乐,很幸福。而如果一个人欲壑难填,那么他即使拥有全世界也不会很快乐。

幸福感很低的人,往往都是更关注比自己好的,而不是比自己差的。如果想要让自己幸福感高一点,那就多关注一下比自己差的,不要总是看着比自己好的。人只要选好参照物,摆正自己的位置,知道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愿意付出的代价可以得到什么,就给自己定什么样的目标,那么只要达成了这一目标,就应该能感觉到幸福。

这句话的另一层含义是,人贵有自知之明。更高明的人,不会把自己的幸福感和别人挂钩,而是只会把自己当做参照物,这样得来的幸福感就会更稳定,也会更满足。当然,生活在社会之中,不把别人当成参照物是很难的,尤其对那些想做人上人的人来说,不把别人当做参照物,怎么证明自己是人上人呢?

由于过年的优越性逐渐丧失,和平常的每一天不再有巨大的差距,那么它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就在不断降低,直到某个时候,过年这一天变成和一年中的任何一天一样之后,年味也就彻底消失了。因为大家对过年这一天的期待和对任何一天的期待没有两样,所以大家迎接过年就像迎接平常的一天一样。正常情况下,谁会对平常的一天的到来迫不及待,激动万分呢?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只从这个角度的出发,过年慢慢地就会变成一年中平常的一天,也就会失去存在的意义。当然,实际情况并不会是这样,因为影响因素太多,而且过年承载了中国人太多的东西,即使春节已经式微,但可预见的时间内还会继续存在,或者换一些方式,继续影响中国人的生活。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过年不再有年味是正常现象。大家以前都幻想每一天都能像过年一样,现在我们基本上达到了这样的水准,如果现在过年还有所谓的年味,大家一年到头还非常期待着过年,那就说明社会没有什么进步,大家平时的生活还是和以前一样依旧很贫苦,这样反而不正常,也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为什么大家觉得现在过年没有年味了呢?就是因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平时的生活水平就和过年相差不多,当然也就对过年没有足够的期待,即使有氛围烘托,也没有以前那种满足感了。

现在过年不再有年味的本质则是因为时代变了,社会在转型。

过年的习俗和文化都是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发展演化而来的,而现在中国社会正处于高速的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的现代化进程中。现代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因为过年是农业社会的习俗和文化,所以进入工业社会后,过年式微是正常现象,等到中国完全进入工业社会,实现现代化之后,过年甚至有可能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它的社会功能将会由其他的新兴事物代替。

由于中国正处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现代化还没有完成,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所以春节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还是有生命力的,只不过生命力在逐渐减弱,所以大家感受到的就是年味越来越淡,没有以前那种感觉了。

建国以来,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处于农业社会阶段,大部分人口是农业人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不断推进,大量农业人口进城,渐渐变成了城里人。而农村和城市有很大的区别,农村生活和城市生活有也很大的区别,农村是熟人社会,周围的人基本上都互相认识,而城市是陌生人社会,平时经常要和陌生人打交道,就连邻居也大都是一些陌生人。

对于这些大量的进城的农村人来说,以前大家都在农村,都是农民,亲戚朋友互帮互助,来往很多,进城之后,大家从事五花八门的工作,平时都很忙,彼此也没多少往来,所以亲戚朋友间也疏远了,过年走亲戚这一重要习俗也变得索然无味,大家在一起没什么话说,有时还会互相嫌弃,于是过年就成为了负担,那自然就没有什么年味可言了。

很多进城的农村人,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和一直在农村生活的老人之间有巨大的代沟,他们生活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每天经过各种渠道可以获取海量的信息,而农村的老年人大都不会使用互联网,几乎和外面的世界没有什么联系,依然按部就班地按照老一代人的方式生活,和城市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天差地别。年轻人一年到头都在城里打拼,只有过年期间才会回农村老家,回去就会发现和农村的生活格格不入,和很多人聊不得一块,自然对过年的感觉也就不很好了。

另外,由于回农村老家过年非常麻烦,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在城里买房安家之后,就渐渐开始在城里过年。城市社会和农村社会差别很大,因为种种原因,一些久远的传统习俗在城市中无法扎根,而少了这些习俗,过年的氛围也就大打折扣,至少是和以前的感觉不同了,所以在城市过年和在农村过年会有截然不同的感受,那么自然年味也就淡了,甚至不再有以前的年味了。

和从事农业不同,城里人从事的大都是现代化的工作,有固定的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和工作形式等,因此过年期间只有有限而短暂的假期,假期一过,就要重新回到工作中去。由于时间有限,过年期间的安排就会很紧张,如果还要在亲戚朋友间来回奔波的话,很难有良好的体验。体验不好,当然也就感受不到什么年味了,只会希望这个年快点过去,早点回归正常的生活节奏。

另外,很多人之所以感觉不到以前的年味了,和自己的角色变化也有很多关系。小孩子是最喜欢过年的,但是人总要长大,长大之后要面对各种问题,所以过年不再是享受,反而变成了渡劫。角色一换,以前的感觉当然找不回来了。

很多人怀念以前的年味,也并不是真的觉得以前过年更好,更多是因为他们对现在不满。很多人都怀念以前的生活,但却并不想回到以前。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之后,大家的精神文化需求就更加多了。以前条件不好,大家很容易满足。现在条件好了,大家的要求也高了,反而更难被满足了。

很重要的一点是,以前大家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现在大家走出了农村的小天地,可以到处旅行,也可以从网络上了解到其他人的生活。只要有了对比,高下也就出来了。自己虽然吃穿不愁,但看见别人过得更好,而且比自己好得多,自然会心理不平衡,这就是所谓的“不患寡而患不均”。

相比于生活条件艰苦,大家更讨厌不公平。社会快速发展的确带来了贫富分化,当初设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带动后富,结果先富起来的人并不想带动后富,反而为了保障自己的财富和优势地位,欺压那些一直富不起来的人,大家肯定会有很大意见。

共产党能取得广大人民的拥护,就是因为带领大家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让工农阶级翻了身,成为国家的主人,并进一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然而现在生活条件虽然好了,但三座大山却有卷土重来,死灰复燃的趋势,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一直试图复辟,帝国主义仍旧虎视眈眈。

中国人民近代以来的一切努力和奋斗都是为了摆脱剥削和压迫,实现人人平等的大同理想,然而总会有一部分人想做人上人,因为做人上人的感觉太好了。有人做了人上人,有人就要做人下人,大家都想做人上人,那谁来做人下人呢?

所以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目的也是如此,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又有人成了人上人,广大人民又成了资本和资本家的奴隶,那大家还吃苦耐劳,含辛茹苦地建设社会主义,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干什么呢?

综上所述,年味作为一种感觉,之所以发生了变化,无法就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客观世界的变化,二是主观感受的变化。简单地说就是,时代变了,人心也变了。

过年不再有年味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好事,因为有年味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物质匮乏,只有过年时才能得到满足,而不再有年味则代表着物质充足,这自然是好事。

年味本质上就是把一整年的幸福感和满足感都集中在过年这段时间了。过年的时候是有幸福感了,但一年之中除了过年之外的时间却没什么幸福感可言,这样的年味并不是一种好的年味,不过是物质匮乏年代的自我安慰和自欺欺人罢了,没什么好怀念的。

发布者

无术不学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