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是一句俗语,说的是耳朵听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眼睛看到才是真实的,因为人是会撒谎的,而且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会失真,会出现三人成虎的现象,所以耳听为虚,而亲眼看到的就不一样了,基本上不会失真。
然而这只是经验之谈,并不是什么真理。虚实也是相对的,只是说相对于耳听而言,眼见是更可信的,但这不代表眼见就是完全可信的。事实上,眼见也有可能不实。
眼见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是一个把现实存在变成主观认识的过程。世间万事万物就在那里,即使没人去看,也不影响它们的存在,而人通过眼睛来看之后,就把这种存在变成了认识,变成自己头脑里的东西。所以我们看到的只是通过眼睛形成的图象,并不等同于真实客体。如果眼睛的技术参数发生变化,我们看的世界就会变样,但实际上世界是不会随着人眼的变化而变化的。
就好比人近视之后,看这个世界是模糊的,然而世界并没有什么变化,也不模糊,只是在你那里模糊了,别人那里并没有。那是你的问题,不是这个世界的问题。
从原理上来说,人眼就是一个光学仪器,成像的过程是物体发出或者反射的光线进入到眼睛之后,聚焦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将光信号变成神经信号,神经信号传输到大脑,经过处理之后,我们就能看到东西了。
整个过程中眼睛并不是最重要的,只起了个聚焦光线的作用,视网膜这个传感器才是最重要的,没有传感器,就没有视觉的产生。大脑视觉中枢也很重要,因为视觉是在大脑里产生的,而不是在眼睛里。当然,整个过程的每一部分都不可或缺,否则就不能形成视觉了。
相机的原理也是一样的,光线通过镜头,聚焦在感光元件上,光信号变成电信号,电信号再经过处理器处理之后,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来或者打印出来,就是我们看到的照片了。相机比人的视觉过程要多一步,人虽然可以在自己头脑中形成图像,但别人是看不到这个图像的,而照片则可以让每一个人看到。
自从相机搭载在手机上,手机普及开来之后,每个人就多了一双眼睛,可以把自己看到的东西记录下来,和别人分享,这是人的视觉无法做到的。但是由于技术参数的不同,比如说相机可以搭载各种镜头,处理器算法也有很多差别,因此同一个画面,在人脑中和照片上还是有多区别的,不过在日常生活中影响不大,大家基本上也等同视之了。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句话在相机诞生之前就存在了,虽然说眼见为实,但很难向别人证明眼见为实这一点,因为人无法分享自己看到过的画面,只能通过其他人作证,证明自己在场,但证人的证言并不是完全可信的,而且证言从嘴巴里说出来又变成了耳听为虚。
相机的诞生就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人可以通过相机记录自己看到的画面,并且分享给别人。在数字时代,大家都应该具备证据意识,在必要的时候,通过相机记录一些证据,合理合法地维护自己的利益。
相机记录的画面有两种,一种是静态的,一种是动态的。静态的就是照片,动态的就是录像,其实录像也就是动起来的照片,是通过视觉停留效应,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播放连续的照片,人眼看到的就是动态的画面了,比如二十四帧就是一秒内播放完二十四张照片(人眼的视觉停留时间约1/24s)。如果录像帧数太低的话,看起来就会感觉不流畅,和直接通过人眼看到的世界不一样。
由于录像是由有限的照片组成的,所以和人眼实际看到的动态画面有本质上的区别,人眼看到的图像好比就是连续函数,而相机生成的录像则是不连续函数,是间断的,是有限的画面排列起来的,只是在极短的时间内,人眼不能看出区别来。
受技术手段所限,我们不可能把每时每刻的画面都记录下来,理论上也是做不到的。即使是所谓的24小时实时监控,也只是拍了有限的照片,连续快速播放出来形成的。不过只要不影响日常使用,这些问题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相机也不是万能的,不能完全解决眼见是否为实的问题,甚至还有可能造成眼见不实的现象。由于PS等技术的存在,大家基本上都知道图片不一定是可信的,因为图片是可以修改的,尤其是在数字时代。经常有人说没图没真相,其实有图也不一定有真相。
图片是不完全可信的,录像同样也是不完全可信的,因为录像是由有限的照片组成的,人们同样通过技术手段进行修改,比如说去掉或增加一些照片,调整帧数,那么最后呈现的结果就可能有所不同。经过一些恶意剪辑,一段视频呈现的画面可能和事实完全相反,这种事已经屡见不鲜。要避免这些现象,就不要先入为主,默认视频就是完全可信的。
另外,由于美颜功能的存在,我们在手机屏幕上看到的那些靓男美女,实际上可能并没有那么好看。美颜功能就是对照片和视频的数据进行了一定的修改,造成了眼见不实的结果。很多人沉迷于相机中的自己,却不正视现实中的自己,这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照片以及视频和真实世界还是有差别的,并不是一回事,只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有局限性的复刻,就像人眼中的世界一样,是带着人的主观意识的。
除了技术上的问题,相机和人眼还存在同样的弊端,那就是只能展现某一个角度的画面,然而真实世界是立体的,是多维的,一个人和一台相机都不可能同时看到所有角度的画面,那么这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信息失真的现象。
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站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画面就可能有很大的差别。在运动场上也有这样的问题,比如在篮球运动中,有些球仅凭肉眼是很难判断的,需要通过相机来进行精确判断,然而角度不同,不同的相机记录的画面就不同,得出的结果也就有可能截然不同,所以裁判总是需要多视角画面来进行判决。
另外,虽然有了相机的存在,但是除了监控之外,一般人是不会一直拿着个相机记录生活的,大部分录像其实都是有意识拍下来的,存在一种主观能动性的作用,那这就不完全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反应了。
由于以上这些局限性,无论是人眼,还是相机,眼见为实都不是百分百成立的真理,眼见不实的情况也很多。只是受条件所限,在没有其他更可靠的证据的条件下,相对于耳听而言,眼见还是更可信的。耳听眼见都是感官结果,属于主观的范畴,可信度是不及客观证据的。
要了解事实真相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理论上说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真相是什么,也就无法弄清楚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是不是符合真相。在测量学中就存在一样的问题,我们只能尽可能地提高测量精度,但是却永远无法知道真值是多少,如果知道真值的话,我们也就不用再测量了。
这本质上是人的主观认识与事物的客观存在之间的矛盾,这是一种几乎不可能解决的矛盾,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尽量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存在,达到相对高的精确程度,不影响到日常生活即可,当然科学研究要求的精度会很高。
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不能简单地依赖一些感官来检验真理,这是不科学的,往往也是会出错的。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也不是什么真理,只在一定的条件下才成立的经验之谈。对于这样的经验之谈,最好还是要有一些辨别力,不要盲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