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教育的目的并不完全是帮助家乡摆脱贫困

“我仍认为,我们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家乡摆脱贫困,而不是摆脱贫困的家乡。”

这句话得到了很多人的赞许,从个人的角度出发,这样想也没什么问题的。但是从整个国家社会的角度出发,这句话是有瑕疵,不符合国家发展大势,也有道德绑架之嫌。

受教育权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没有法律规定谁接受了教育,谁就要回去建设家乡。恰恰相反的是,国家和社会都希望接受过教育的高素质人才能到各个地方去做贡献,包括城市,也包括乡村,而不是大家都各自回家乡。要是大家都这样的话,只会造成地区间的发展越来越不平衡,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因为不同地区的教育水平差别很大。

“烂在小县城”的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是和大城市相比,小县城的机遇确实远远不如,对于有雄心壮志的人来说,他们需要更大的舞台,和更多的人竞争。如果留在家乡的话,他们的才干可能会被埋没,这对整个国家来说就是损失。

最关键的问题是,乡村的贫困和落后是体制性的,因为城乡二元体制和户籍制度等的存在,乡村的发展就是受到了限制,乡村出身的人能获得的各种资源也比不过城里人,尤其是教育资源。国家就是要限制乡村发展,以支持城市的发展,如果农民不进城,城市哪里来这么多廉价的农民工,中国怎么能成为世界工厂。

所以很多问题上,个人的力量是非常微弱的,识时务者为俊杰。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接受过教育的人,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走出一方天地,到更广阔的地方去发展。能摆脱落后的家乡的束缚,对他们来说也是好事。而且,这是个人的自由选择,其他人不应该指责,更不应该道德绑架。

至于那些愿意回贫困的家乡建设的人,他们当然值得表扬和鼓励,但要解决问题,还是要找到正确思路,关键就是要打破城乡二元化体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这才能彻底解决乡村的贫困问题。想要更好建设家乡,在外面闯出一番天地,然后再带着资源回去支援建设不是更好吗?

如果就怀着一腔热血回去支援建设家乡,不搞懂问题的实质的话,最终也难免碰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甚至还会被人误解,进而心灰意冷,因为有些问题就不是一个人能解决的。这种现象也并不少见,很多人回到乡村搞建设都吃过苦头,这也并不是穷山恶水出刁民,而是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对。

所以在这个问题,首先要尊重个人的自由选择,不要站在道德高地上批判那些不回家乡建设的人,他们中有很多人也非常无奈,也不要一味鼓动大家回家乡建设。真正有意愿,最关键是有能力建设家乡的人,可以通过更好的办法来支援家乡建设。

发布者

无术不学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