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选择自杀,父母最需要反思

由于网络的普及,大家现在经常会了解到一些青少年学生自杀的事件,很多人都感叹现在的年轻人怎么这么脆弱,动不动就选择自杀,丝毫不考虑父母的感受。虽然孩子自杀,父母看起来是最大的受害者,但是孩子选择自杀,父母其实才是最需要反思的,而且父母实际上并不是最大的受害者,孩子才是最大的受害者,因为他们的生命都没有了。

每当有人轻生时,一些旁人总是会说:“连死都不怕,为什么还怕活着呢?”这个逻辑其实是不成立的,死并不一定就比活着更可怕,有时候死其实是更轻松的,因为死了就一了百了,就彻底解脱了,而活着却有可能非常痛苦,所以才有生不如死的说法。

每个人都是天然具有求生欲的,这是人的本能。那么试想一下,一个人究竟遇到了什么样的事,才会义无反顾地自寻死路呢?如果真的能活下去的话,谁又会选择自杀呢?一些人之所以选择自杀,无非就是因为有时候活着比死更可怕,这才是事实和真相。

自杀这种行为是违背求生本能的,所以绝大多数动物都是不会自杀的,但是一些具有高等智慧的动物,尤其是像人这样的高等动物,因为具备思维能力,所以就存在违背求生本能,主动结束自己生命的可能性和能力。

绝大多数不具有高等智慧的动物都没有自杀的能力,不管它们的处境多么艰难,它们的求生本能都会让它们继续活下去,直到死亡。如果动物有自杀的能力的话,那么一些被人类奴役的动物恐怕都会选择自杀了,因为活着确实比死更可怕。正是因为他们没有自杀的能力,只会在求生本能的控制下一直活下去,所以人类才能一直奴役它们,直到它们失去利用价值。

而具有高等智慧的动物,尤其是人类,就具有自杀的能力,这也是他们能主宰自己命运的终极体现。有时候,活着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活着也有可能充满痛苦和绝望,如果看不到任何希望的话,提前结束自己的生命对于某些人来说显然是更好的选择。

正常人当然不会选择自杀,只要还能活下去,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活着,而且寻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死是非常痛苦的,尤其是在有感知的情况下,死亡往往也不是一瞬间的事情,而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如果能速死的话,可能还好一点,反正没什么感觉,但是如果一直死不了的话,那就非常难受了,所以很多尝试过自杀最终又没能自杀成功的人,就可能出于对死亡过程的恐惧而放弃自杀。当然,如果一心求死的话,再痛苦也是挡不住的。

那些选择自杀的人,归根结底就是因为他们主观上认为活着比死更可怕,更痛苦,更难受。那么对于这些人来说,为什么活着就比死还更可怕呢?

人和动物不一样,人有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除了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人类还有更高级的需求,包括情感,自尊,还有自我实现等方面的需求。如果这些高级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话,即使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得到了满足,人也不会活得很开心。很多老一辈的人,由于从小生活条件艰苦,所以总是认为只要能吃饱穿暖就应该满足了,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级,不仅限于基本的生存需求,如果别人的高级需求的都能得到满足,而自己的高级需求却得不到满足的话,那么心理上肯定要失衡,会活得很痛苦,甚至会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希望,直至走上绝路。

现在很多青少年学生之所以会选择自杀,就是因为他们的一些高级需求得不到满足,于是就觉得活着比死还可怕,然后就选择了自杀。而他们的一些高级需求之所以得不到满足,问题的根源就在于父母或者说监护人。

 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应该有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利。然而现实中,很多青少年学生都没有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利,他们一出生就被父母寄予厚望,一切都要听从父母的安排。父母把自己一生都押在了他们身上,这毫无疑问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压力。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开始走向独立的时期,这个时期很多青少年学生都会有一些叛逆的举动,想要摆脱父母长辈的控制和束缚,想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但是父母长辈并不愿意放手,一方面是因为担心孩子还不够成熟,不能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另一方面也是担心孩子失去控制,不再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所以绝大多数父母都认为孩子这些寻求独立的举动是叛逆的表现,要刻意打压他们的独立性。父母与孩子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父母要想从孩子那里得到回报,就必须要想办法控制住孩子,让孩子听话,而孩子自然是不愿意事事都听父母的安排,但是因为在经济上依赖于父母,所以孩子往往也不得不屈服于父母。

大多数孩子和父母之间都存在这样的矛盾,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正常现象,但是有一部分父母给了孩子太多压力,让孩子完全失去了自我,不知道为什么而活,对未来失去了信心和希望,生活得很痛苦,这些孩子也无法反抗,因为他们必须要依赖父母生存。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压力超过忍耐限度之后,这些孩子就有可能产生轻生的想法,并且有相应的举动。

孩子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从小的生存需求也是父母来满足的,如果没有父母照顾的话,一个人从小长大是很艰难的。在正常情况下,父母应该是孩子的后盾,是孩子的靠山。如果父母真的是孩子的后盾和靠山的话,那么孩子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就会向父母求助,而不会产生自杀的念头,正是因为有些父母并不是孩子真正的后盾和靠山,反而是孩子的最大压力来源,所以孩子遇到问题时根本不敢向父母求助,但自己又无力解决,于是就会非常绝望,进而走上绝路。

孩子自杀后,父母往往都会悲痛万分,可能还会怪孩子辜负了自己的养育之恩,但是这些父母有没有想过,孩子宁愿自杀,都不愿或者说不敢找父母求助,到底是因为什么呢?无非就是这些父母不仅不能真正帮助到孩子,还会责怪孩子,带给孩子更大的压力,所以对于孩子来说,向父母求助显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当他们遇到不能解决的困难和挫折时,却不敢向自己最亲近的父母求助,而是选择自杀,这些父母难道不应该反思一下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吗?父母虽然给了孩子生命,但是孩子最终却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带给父母巨大的悲痛,而这又是父母造成的,这才是真正的悲剧,没有人是赢家。

当然,父母们也确实很不容易,面临很大的生存压力,但如果真的想让孩子过得更好的话,父母们一定要明白,不要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更不要冠以爱的名义。真正的爱是不会让人抗拒的,如果你所谓的爱让孩子越来越远离你,那就说明这并不是真正的爱。如果孩子刻意和你保持距离,不愿意和你沟通交流,那就说明你对待孩子的方式是有问题的。要是真的想对孩子好的话,就应该多换位思考,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满足一些他们认为合理的需求,不要凡事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搞一言堂。如果确实不能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的话,也不要强硬拒绝或者采取欺骗的方式,而是要跟孩子说清楚。

简而言之一句话,父母们真的是为孩子好的话,就要和孩子成为朋友,就要和孩子平等相处,而不是高高在上,俯视孩子。在亲子关系中,父母如果把自己当成皇帝,孩子就只能是臣子,正所谓伴君如伴虎,做臣子的又怎么会喜欢皇帝呢?

2021年5月15日

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人民群众的眼睛有时候并不雪亮

网络世界水太深,绝大多数人都是把握不住的,每个网民脱口唾沫,都足以把人淹死。

在成都四十九这次事件中,舆论再一次上演了大反转的戏码,把一些人的脸打得啪啪响。虽然这种大反转的网络舆论事件已经发生过很多很多次了,但我断言,这种事情以后还会不断发生。

历史虽然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是事实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人民群众的眼睛有时候也不是雪亮的,因为很多人都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或者不愿意去独立思考,情愿相信一面之词,然而人言可畏,人言也不足信。人是会撒谎的,不管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

这次事件之所以会引发舆论风暴,导火索是孩子母亲发的微博,她通篇都在质疑学校,说学校把她拒之门外,不给看监控,还警告其他学生保持沉默等等,这样的话语无疑会激起网友的愤怒,但这只是她的一面之词,并没有给出什么证据,所以可信度并不高,可是很多网友就本着死者为大,谁弱谁有理的原则轻易地就相信了,然后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引导下,质疑相关部门的所作所为,认为存在不可告人的阴谋。

之后,这位母亲又连续发微博,依旧是不停的质疑和没有根据的揣测,并且表示不相信官方发布的声明,言语中充满煽动性,进一步激发了事态。从最新的通告来看,这位母亲发的微博完全就是个人的一面之词,和事实出入很大。最后的调查结论表明,这个学生是自杀的,而且是因情自杀,而不是因为学校或者老师,所以学校和老师并没有什么责任。

从这位母亲的角度出发,孩子的去世确实给她带来了很大的打击,导致她情绪失控,变得不够理智,但她的这些所作所为无疑是有问题的,因为她用自己的主观臆断和一面之词煽动了舆论。

在事件大反转之后,这位母亲可能也会受到反噬,遭遇网络暴力,因为她以不诚信的方式煽动了舆论,欺骗了很多自以为是在主持正义的网友。无论是谁,想要借助舆论的力量解决个人的问题,就必须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因为舆论一旦发酵,可能谁都掌控不了。

虽然这位母亲错误地引导了舆论,但也情有可原,觉得被欺骗了的网友们最好还是不要去网暴她,带给她更深的伤害。网友们还是更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为什么这么轻易地就被煽动了,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这位母亲其实就是典型式的中国式母亲,把自己的一生都押注在孩子身上,失去了自我,一旦孩子出现意外,自己就崩溃了,甚至都没有勇气再活下去。这样当然是不好的,孩子虽然出现意外去世了,但自己的人生还要继续。其实反过来说,这个孩子之所以会采取自杀的极端方式,他的父母多多少少都是有一些责任的。

如果父母真的是孩子的后盾的话,孩子即使感情上遇到问题,他也应该向父母求助,而不是采取自杀的极端方式。正是因为父母不是他的后盾,反而会给他带来压力,所以他才因为感情受挫而走上绝路,这是很多家长需要反思的。在处理早恋的问题上,很多中国家长的做法其实有很大问题。

当然,这次舆论风暴之所以爆发,相关部门对于舆论的应对也存在问题,没有及时出面解释存在的质疑,给了阴谋论生存空间。不过,要把事情调查清楚也确实需要时间,然而网络世界信息传播速度之快,现实中是很难跟得上的。

从全局来看,这种舆论大反转的事件,受益最大的还是一些平台和媒体,因为这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流量,而且是反转前有一波流量,反转后又是一波流量,他们可以两面吃人血馒头,吃得盆满钵满。所以,这种舆论大反转的事件层出不穷,不排除是有一些人在故意引导。另外,还有一些境内外反动势力也在背后运作,故意造谣,试图挑起大家对国家政府和体制的不信任和不满,造成社会动荡,甚至实现颜色革命,这是要高度警惕的。

2021年5月13日

父母伟不伟大?

今天是所谓的母亲节。母亲节是国外的舶来品,由于中国国内没有统一的母亲节,再加上一些商家的宣传造势,大家就开始跟着国外过母亲节了,最近几年更是已经成为潮流,几乎成为了全民节日,父亲节也是同样一回事。

为生我们养我们的父亲母亲设立节日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很多人根本没搞清楚其中的一些问题,过父亲节和母亲节也只是随波逐流罢了,别人都在给父母过父亲节和母亲节,自己要是不给父母过的话,那不就显得自己很不孝顺?

很多人过父亲节和母亲节也只是在网络上发一些感恩父母的动态而已,现实生活中却没有什么表示,甚至电话都不打一个,如果父母不上网的话,可能都不知道孩子给自己过节了。这种行为和那些在父母生前不管不问,死后在灵堂前嚎啕大哭的“大孝子”没什么区别,很多人不明真相的群众还真的以为这些人孝顺得不得了。

当然,很多人也确实因为感恩父母,认为他们为自己付出和牺牲的太多,所以觉得父母很伟大,发自内心要为父母过节。

但是,父母真的伟大吗?

要弄清楚父母伟不伟大,先要搞清楚什么样的人和事才能叫做“伟大”。一般来说,能用“伟大”来形容的事物一定要是利他的,而不是利己的,如果一个人做的事是利己的,虽然这是人性使然,无可厚非,但显然是跟伟大扯不上关系的。而且,这个“利他”应该是不以回报为基础的,如果是建立在有所回报的基础上,这样的“利他”本质上也是“利己”。另外,一个人要能称得上伟大,还必须是心甘情愿地“利他”,而不是被迫的。

根据以上这些要点,我们大致就能判断出什么样的人和事是伟大的,什么的人和事不能用伟大来形容。必须要指出的,不能用伟大来形容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能称得上伟大的人也只是极少数,因为伟大是和人性相悖的。只有那些高尚的,具有崇高理想信念的人才有可能压制住自私自利的人类本性,心甘情愿地做一些利国利民利他的事情,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成为伟大的人。

那么父母到底伟不伟大呢?这就要看他们是否是心甘情愿地,不求回报地利他了。父母对于孩子的关爱和照顾毫无疑问是利他的,但是很显然这既不是心甘情愿的,也不是不求回报的,这从生孩子的动机中就可以看出来。

要搞清楚父母伟不伟大,关键就是要弄清楚父母生孩子的动机。很多人觉得父母伟大,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但如果从父母的角度出发的话,事情可能就不太一样了。要弄清楚父母生孩子的动机其实也不难,因为正常情况下,你自己也是要成为父母的,那你应该很清楚自己为什么要生孩子,为什么要成为父母,或者说为什么不得不生孩子,成为父母。

人之所以生孩子,除了生理层面的欲望之外,更主要的还是现实的利益考量。自古以来,孩子就是宝贵的财富和资源,因为古代社会生产力不够发达,很多事都需要人力,人多力量大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那么人从哪里来呢?最简单的当然就是生孩子了。除了生孩子也有其他办法,比如说打败其他的部落或者国家,把他们的人民变成奴隶,但打仗的成本是很高的,远高于生孩子的成本。在古代社会,只要能得到一个有生育能力的女人,生孩子其实是没多大成本的,养孩子也花不了多少钱,但是却能因此得到大量的人力,这显然是一个很划算的生意,而且孩子还可以给自己养老送终。

所以,人之所以生孩子,并不是什么所谓的为孩子好,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其实都是为了自己。试想一下,如果生孩子对自己没有好处的话,正常人还会热衷于生孩子吗?现代社会生育率持续低迷,无法就是因为生孩子没什么好处了,变成了赔本生意。年轻人自己也可以好好想一想,自己为什么要结婚生孩子,或者为什么不愿意结婚生子,不过都是现实的利益考量罢了,这也没什么好掩饰的,只要是一个理性并且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都会这么想。

所以,结论就出来了,父母当然是算不上伟大的。当然,必须再次指出,不伟大也不是什么大事,不是要否定父母的付出和牺牲,更不是说所有父母都不是伟大的,只是实事求是罢了。人之所以要生孩子,归根结底都是利己的,所以光是父母这一身份并不能和伟大挂上钩。

反过来说,如果说父母都是伟大的,那整个社会绝大多数人都是伟大的了,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有生育能力,可以成为父母。如果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都能用伟大来形容的话,那这个伟大显然就很廉价了。

不过,事情当然也存在很多例外,很多人之所以会生孩子,其实也是因为身不由己,并不完全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很多人根本就对生孩子这件事没有正确的认识,也没有真正的决定权。也就是说,一个人生不生孩子,并不完全是他自己能决定的,而且由他的家庭和整个社会决定的。这很好理解,如果别人都生孩子,而且生很多孩子,那你不生孩子肯定是要吃亏的,等到别人的孩子长大了,别人欺负你你都不敢还手,因为你没有孩子可以帮你。所以,残酷的生存环境逼着每一个人都要生孩子,而且生得越多越好,否则就会被欺负,甚至生存都会受到威胁。但是在现代社会,随着法制的不断完善,这种情况已经很少出现了,尤其是在城市里面,所以大家都对生孩子不那么有动力了,因为相应的生存竞争压力减小了,压力小了,动力自然也就小了。当然,需要通过生孩子来解决的生存压力虽然小了,但是现代人在其他方面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残酷的生存环境会导致很大的社会竞争压力,社会竞争压力又会传导到家庭身上,进而传导到每一个人身上,这就是为什么父母会对子女催婚催生,这也怪不得父母,而是因为社会竞争压力太大。以前的人终身大事都是由父母决定的,自己没有决定权,所以每一个人一生下来都注定是传宗接代的工具,所以才会有“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换句话说,很多人之所以成为父母,不是因为他们愿意,而是因为他们没有选择,成为父母是他们的人生使命,不容拒绝,谁敢拒绝就会被社会抛弃。

当然,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样婚姻不自由的现象显然已经很少见了,父母们也只能催婚催生,不能干涉子女的婚姻自由了。而且由于社会发展太快,现在再催婚催生也有些不合时宜了,不过由于父母们一辈子是这么过来的,所以他们已经形成了思维惯性,一时很难扭转过来,年轻人就只能多担待了。最关键的是不要迫于父母的压力而结婚生子,一定要深思熟虑,对婚姻和家庭有足够了解之后才做出选择。做其他任何事情也是一样,做之前应该有相应的了解,否则难免要吃亏,甚至后悔莫及。

很多人其实都是在懵懵懂懂,不知不觉中结婚生子,成为了父母,在此之前,他们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将来会面临什么,不知道养孩子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问题和烦恼,但是没有办法,孩子已经生下来了,不养是不行的,所以他们只能硬着头皮把孩子养大了。本来以前养孩子成本也不大的,基本上就是放养的状态,有吃有喝有衣穿,饿不着冻不坏就行了,也不用读书什么的。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快速发展,社会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孩子就必须接受教育,但教育是一笔非常巨大的开支,养孩子的成本也因此巨增,父母的经济压力自然也就越来越大了,有的甚至要供孩子到二十多岁,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以前小孩子会走路就要开始帮着家里干活了,二十多岁的人可能孩子都生了好几个了。

所以,遇上改革开放的60后以及70后,包括一些80后父母,他们对子女的付出是很多的,有可能是历史上相对而言对孩子付出最多的一批父母,而且不太可能从孩子那里得到太多回报。很多80后以及90后,包括00后都能感受到父母为自己付出和牺牲了太多,这是他们感恩父母,觉得父母伟大的重要原因。从这一点来说,这一批父母还是算得上伟大的,至少在他们孩子心中是伟大的,尽管他们不是心甘情愿,不是不求回报,但还是含辛茹苦把孩子养大了,供他们去上学,追求更好的生活。更准确地说,这一批父母是被历史捉弄的一代人,他们是很可怜的。如果能回到过去的话,我想这一批父母中的很多人都不想再成为父母,尽管他们可能很爱自己现在的孩子。

2021年5月9日

世界归根结底是谁的?

毛主席曾对青年人说过这么一句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辩证地看,这句话并没有什么问题,世界是属于所有人的,所以“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而由于青年人更年轻,剩余寿命更长,当他们变得年长了,世界的话语权和控制权就掌握在他们手里了,而与此同时,又会有一批青年人出现,人类社会就是以这样的接力赛方式向前发展的,所以世界归根结底是青年人的。

毛主席说这句话的主要目的还是要激励青年人,激发青年人的主人翁意识,正是因为世界是你们的,所以你们就是世界的主人,作为世界现在的以及未来的主人,青年人就要担负相应的责任,为国为民而努力奋斗,为全世界人民的解放而努力奋斗,为实现共产主义和世界大同而努力奋斗。

不过,虽然世界归根结底是青年人的,但青年人是不太可能真正领导整个世界的,除非比他们年龄大的人都死光了。从年龄上来讲,年龄更大的人相对于年龄小的人就是有优势的,因为他们先来到这个世界上,有更多的时间学习知识技能,积累经验教训,获取社会资源,整个社会也掌控在这些年龄更大的人手里。

当然,每一个人都要经历从年轻到年长的过程,每一个人在青年时期也都很难比得过年长的人,不过等到他们进入年长时期之后,他们相对于新的一批青年人就有优势了。

所以,和年长的人相比,青年人其实始终都是处于劣势的,很难竞争得过他们。好在人不会青春永驻,总会从年轻变成年长,也就会从劣势转变为优势,因此这相对来说也是公平的。

然而,在私有制的历史发展阶段,由于年长的人对年轻的人始终有竞争优势,所以他们就会有意无意地欺压,甚至剥削年轻的人。对下一代的剥削也是整个人类社会至今没有摆脱的弊病,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当然就是阶级固化。

在阶级固化的过程中,年轻的人被分成了两个群体,一个群体是掌控整个社会的年长的人的后代,他们生来就比别人更优越,享有世袭的权力,可以继承父辈的资源,所以世界归根结底是他们的。

另一个群体则不是这些掌控社会的年长的人的后代,他们的父辈在和同龄人的竞争中败了下来,成为了被统治者和被剥削者,他们这些年轻人自然一生下来也就是被统治者和被剥削者,也没有世袭的权力,所以世界不可能是他们的。而且,他们的父辈也没什么资源可以让他们继承,因为资源都被统治者和剥削者抢夺走了。

由于享有社会资源不同,最关键的是阶级上存在差距,即使同为青年人,有的青年人却比别的青年人更优越,因为他们才是世界真正的未来的主人,而其他的青年人是很难成为世界的主人的。也就是说,在私有制社会中,世界归根结底是一部分有世袭权力的年轻人的,这和毛主席的观点相去甚远。

由于阶级固化,一部分年轻人可能并没有看清事实真相,但是他们能感觉到,自己越是努力奋斗,就越是被剥削压迫地厉害,所以有的年轻人就放弃了奋斗,放弃了车子房子,放弃了妻子孩子,成为“佛系青年”了,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最低限度地被剥削。一部分年轻人之所以成为“佛系青年”,不是他们自己的问题,而是这个社会的问题,是过度私有化,进而阶级固化带来的恶果。

当这部分青年人知道自己不是世界未来的主人之后,他们哪里还可能会产生主人翁意识呢?

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和社会如果还是一味地鼓励青年人要奋斗,却不想办法解决阶级固化的问题,那无非就是在鼓励剥削罢了。

2021年5月4日

文明社会不能“弱肉强食”,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发展规律

近日,一位双硕士女子在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中通过了笔试和面试,却由于下肢残疾不能通过体检而无法获得教师资格证,可能因此而失业的事情在网上引起了热议。很多网友都认为,社会不应该歧视残疾人,应该放松相关体检标准,给他们一条出路,而且这样身残志坚的人成为老师,也能更好地激励学生。

网友们的出发点当然是好的,文明社会当然不应该歧视残疾人,但社会毕竟是现实的,不能因为同情残疾人,就放低相应的体检标准,这样看起来对残疾人是友好了,但是也变相地对其他人不公平了。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之所以需要进行体检,并不是故意针对残疾人,而且因为教师的履职需要一定的身体条件。教师是要和学生打交道的,要管理好学生也不是一件易事,尤其是管理好活泼好动的低龄学生。所以要管理好学生,老师就需要具备相应的身体素质。在应对突发情况时,老师也更需要健康的体魄,否则是不足以应对的。

虽然很多网友都支持这位女硕士获得教师资格证,但是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自己孩子的老师是一位下肢残疾,活动不便的老师,自己会愿意吗?就算大家觉得平时可能没有什么影响,但如果孩子出现突发情况,老师却因为行动不便而导致孩子遭受了不必要的伤害,你还会支持残疾人成为老师吗?恐怕这个时候很多人就要怪学校为什么要招残疾人当老师,也要怪国家为什么要让残疾人获得教师资格证了,甚至还有可能会要求学校和政府赔偿,这是可以预见的。

大家对残疾人有同情心当然是好事,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但是同情归同情,也不能不顾实际情况。所以,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要进行体检本身是很合理的事情,也是最大限度保护孩子和家长利益的体现。

不只是教师这一职业,社会上的大多数职业都对从业人员身体素质有相应的要求,公务员考试也一样要进行体检,体检不过关的话,即使笔试和面试过了也会被刷下来。更普遍的情况是,绝大多数公司在入职前都要求进行体检,一方面是要确保有相应履行工作职能的身体条件,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确保员工在入职前是健康的,以免日后出现纠纷。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个人要想做成一件事,健康的体魄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当然残疾人也能做成很多的事情,但身体的残疾毫无疑问会带来很多麻烦,所以他们往往不得不付出比正常人更多的努力和艰辛才能做成功,而且有时候即使付出了努力和艰辛,也不一定能取得成功。

人是以蛋白质为物质基础的生命体,从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先有物质存在,后有思维意识,人类进行一切活动的必要前提就是拥有一个健康的机体,如果生命机体不够健康的话,可能就没有从事一些活动的能力,这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有时候坚强的意志可以弥补一些身体上的残缺,但实事求是地说,再坚强的意志也不能把残疾人变成正常人,只有发达的科学技术才能尽量使残疾人获得和正常人一样的能力,所以相信科学也是很重要的。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存在激烈的竞争,而健康的生命机体是进行竞争的重要前提。如果一个人没有健康的身体,那么他在竞争中当然就是处于劣势的,残疾人就面临着这样的处境,这看起来确实很残酷,但也是没有办法的,因为“弱肉强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就是大自然的规律。规律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是人力所不能抗拒的。

当然,人类社会和大自然也有区别。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越来越文明,“弱肉强食”这种残忍的事情不应该在文明社会出现,但人类社会也是符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的。在社会竞争中,谁的能力和实力越强,谁就能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更有利于生存,而这些能力和实力包括很多东西,最重要的当然是智力,这也是人类从其他物种中脱颖而出,成为地球主宰的主要原因。其次,身体素质也是很重要的竞争实力,这已经不用多说。

因此,残疾人在社会竞争中毫无疑问是处于弱势的,他们在身体素质上比不过正常人,在工作和生活上就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困难。这看起来很不公平,但并不是社会的错,当然也不是残疾人自己的错(不是自己把自己搞残疾的),因为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就是这样的,不是哪一个人可以改变的。

文明社会当然应该关爱残疾人以及其他弱势群体,但关爱应该是有限度的,不能无限度地关爱和让步,因为这样违反了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对正常人来说是不公平的,会扰乱社会秩序,也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对于社会弱势群体来说,关爱和让步也只是权宜之计,不能根本解决他们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的话,还会造成正常群体的反感和排斥。社会关爱和让步太多,很多弱势群体自己也会感到不自在和内疚。要帮助弱势群体,最根本的方法是让他们不再是弱势群体,也就是让他们变得和大部分正常人一样。

只有消灭掉差异,才有可能消灭歧视和不平等。只要人与人之间还存在差异,无论是身高,还是肤色,亦或是性别上的差异,只要这些差异有强弱好坏之分,那么歧视和不平等就必然会存在,处于弱势的人自然也就会成为弱势群体。

当然,人与人之间是不可能完全没有差异的,有些差异也是很难消灭的,但还是要尽力缩小这些差异,这才是消灭歧视和不平等的正确之道。

对于这位下肢残疾的女硕士来说,帮助她最好的办法不是改变体检标准,而且通过科学技术手段,让她能重新站起来,恢复自由活动的能力,变得和正常人一样。只有这样,她才不会被歧视,也能成功拿到教师资格证,或者可以选择从事其他她个人想要从事的事业。

当然,现阶段要想让这位女士重新站起来很困难,因为科学技术还没有那么发达。要解决目前的问题,比较切实合理的做法是对教师资格证进行分类,为残疾人设立一种特殊的教师资格证,降低相应的体检标准,但同时也要限制残疾人的从教范围,确保以他们的身体能力能很好地履职,不会因为身体的问题而出现教学事故,以确保学生和家长的利益。

文明社会应该关爱和照顾弱势群体,但在为弱势群体让利的时候,一定要确保不能严重伤害到其他人的利益,否则只会激起其他人的反感,反而有可能会弄巧成拙,对弱势群体带来伤害。

另外,健康的体魄是很重要的,一旦成为残疾人,就难免会受到歧视和不平等的待遇,所以大家就更要注重身体健康,加强锻炼,时刻警惕日常生产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危险,珍爱健康和生命,不要把生命当做儿戏,尽量不要让自己成为残疾人。至于那些天生残疾的人,我们就只能报以同情了,当然也希望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能让他们变得和正常人一样。

2021年5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