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博士的论文致谢引起了关注。在这份致谢中,作者介绍了自己22年的求学历程,以及一路上所经历的坎坷挫折和艰难困苦。从字里行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一路走来是多么的不易。
作者在致谢中感谢了帮助过他的老师和同学,感谢了给予他生命的父母,感谢了照顾过他的亲人,但实际上,他最感谢的应该是他自己,否则他也不会用那么大的篇幅来介绍自己的艰难求学路了。而且如果不是他自己的坚持和努力,别人再怎么帮他,他也无法取得现在的成功。
对于这位出身贫苦,家庭破碎的博士来说,他也别无选择,父母不仅给不了他基本的生存保障,甚至还会拖他的后腿,所以他只有靠自己。因为出生在一个贫穷又支离破碎的家庭,这位博士的人生起点远不如人,所以他也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才有可能获得和别人一样的成功。
很多人喜欢在取得成功之后感谢苦难,认为没有这些苦难的考验,他们就很难取得成功。这其实是不对的,我们要感谢的不是苦难,而是自己,要感谢自己的坚持,感谢自己的努力。苦难并不会让人取得成功,只会增加取得成功的难度,不要因为战胜苦难之后很有成就感,就把苦难当做朋友和伙伴。如果苦难是朋友和伙伴,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战胜它们呢?
何况,有些苦难本来就是多余的。比如说那些家境优渥,从小衣食无忧的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就不会遇到这位博士所遭受过的苦难。他们从小就一帆风顺,没有经历过多少苦难,同样也能取得成功。如果这位博士也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以他的努力程度,他完全可能获得更大的成功。恰恰相反,正是这些多余的苦难,限制了这位博士取得更大的成功,而不是给了他帮助。
现实就是这样,如果一个人出生在一个不那么好的家庭,起点比别人更低的话,那他就必须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才有可能收获和别人一样的成功。这位博士在致谢中也写道:“身处命运的漩涡,耗尽心力去争取那些可能本就是稀松平常的东西,每次转折都显得那么的身不由己”。是的,对于别人来说稀松平常的东西,这位博士可能要耗尽心力才有可能得到,世界就是这么不公平。
所以,这位博士的经历看起来虽然很励志,但实际上却很残忍,为什么别人轻轻松松就能获得的东西,他却要历经艰辛,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得到,难道就是因为他不会投胎吗?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身不由己的,不是自己能决定的,人人生而平等也只是一句听起来很好听的废话,有的人生下来就是比别人更平等,起点比别人更高,能享受比别人更多的资源。但大家都是人,凭什么一生下来就有这么大的差别,这个世界不应该是这样的。
当然,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人类社会还处于私有制的历史发展阶段,虽然中国已经进入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社会,但私有制还没有被完全消灭,也不可能被完全消灭,因为这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现在的社会生产力也并没有达到消灭私有制的程度。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位博士的人生经历还是会在无数人的身上重演,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穷人的后代要和富人的后代竞争,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别无他法。而且,即使穷人的后代付出再多的努力,也不一定能比得过富人的后代。
不过,虽然私有制还不能被完全消灭,但富人也不应该越来越富,穷人也不应该越来越穷,先富起来的人不应该把后富的人挡在门外。贫富分化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只有实现共同富裕了,类似于这位博士的事情才能越来越少。等到实现共同富裕了,每个人一出生都在相同的起点上,都能获得相同的社会资源,这才算得上是公平竞争。
所以,这位博士的经历看似很励志,其实很残忍,很不合理。我们当然要鼓励这种不懈努力,坚持奋斗的精神,但是我们不希望再看到更多类似的事情,不希望这个社会还存在像这位博士一样的人,必须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才能获得别人轻轻松松就能获得的成功。
2021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