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过年,无数的父母和孩子都会因为压岁钱而发生矛盾,因为孩子们都认为压岁钱是自己的,应该自己保管,而父母们却会以各种理由,又哄又骗,从孩子们那里把压岁钱拿过来。一般来说,压岁钱到了父母手里之后,基本上就很难再回到孩子手里了,所以孩子们往往都不愿意把压岁钱给父母。
那么压岁钱到底应该是孩子的,还是父母的呢?
从法律的角度出发,压岁钱是红包的一种,而红包的法律性质是赠与,赠与行为发生后,赠与的财产就归受赠人所有。也就是说,压岁钱发给孩子之后,就归孩子所有了。所以从法律上来说,压岁钱是属于孩子的。
但是,孩子受到年龄限制,不具备独立民事能力,所以压岁钱应该交给监护人,也就是父母来保管。不满8岁的孩子无法独立实施民事行为,个人财产都应该由监护人管理,8岁到18岁的孩子具备部分民事能力,可以合理支配一部分个人财产。需要指出的是,父母只能保管孩子的个人财产,不能随意支配,更不能用于自身的消费。
虽然法律上有明确规定,压岁钱是属于孩子的,只是需要父母保管而已,但是实际上却没有这么简单,毕竟“清官难断家务事”。法律尽管是至高无上的,但却不是万能的,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事实上,仅仅通过法律手段,无法解决父母和孩子之间由于压岁钱而产生的矛盾。孩子当然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强迫父母归还压岁钱,但他们可能会失去更多。
之所以光靠法律解决不了这一问题,关键在于赠与上,法律规定赠与的财产属于受赠人,但是现实中往往并没有这么简单。赠与这一行为是很复杂的,表面上看起来是单向行为,实际上是双向的,因为没有人会无缘无故赠与别人财产,肯定是因为得到过什么或者未来能得到什么,才会赠与别人财产。
人类社会能存在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价值交换,生活中也到此都充斥着价值交换,比如用钱买东西(商品交换)。赠与行为同样也是价值交换,只不过不属于常见的商品交换,赠与行为交换的东西一般都是抽象的,比如说情感。男生给女朋友发红包,这也是一种赠与行为,而男生之所以愿意给女朋友发红包,是因为两人有不一般的感情关系,男生能通过这种赠与行为获得满足感或者说幸福感,当然还有可能获得其他东西。
父母长辈给孩子发压岁钱也是一样,可以通过这种赠与行为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以及让孩子在感恩意识的驱动下,在长大后有能力时给予回报。发压岁钱也有其特殊之处,除了直系长辈之外,其他长辈给孩子发红包其实就是一种默认的人情交换行为,也就是你给我的孩子发压岁钱,我给你的孩子发压岁钱。这种压岁钱不同于直系长辈发的压岁钱,本质是一种人情往来,只不过是体现在孩子身上罢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有法律规定,压岁钱也并不是就完全归孩子所有。如果孩子们非要通过法律手段来捍卫自己的权利,那么最终导致的结果可能就是大家把这种人情往来都放在大人身上,不再给对方的孩子发压岁钱,那孩子们就拿不到这一部分压岁钱了,这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而且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压岁钱的数额也越来越大,甚至超出了部分家庭的承受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们当然不可能把压岁钱全部都给孩子。
说白了,赠与和慈善是一样的,是强迫不来的,如果非要强迫,最后换来的可能就是对方的不配合,那就什么都没有了。
所以在压岁钱的问题上,父母和孩子之间需要的是合作,而不是对立。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孩子们可以完全主张自己对于压岁钱的支配权,但数额一定要适当,而且不能随意挥霍。从父母的角度出来,父母们要尊重法律,应该给予孩子一定的对于压岁钱的支配权,不要打压孩子的自我意识和物权意识,属于孩子的财产就应该让孩子支配,家长不应该过多干涉,最多也就是提供一些建议。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学会理财,也就学会是如何支配钱财。父母之所以不愿意把压岁钱给孩子,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怕孩子乱花钱,如果孩子懂得理财,能合理花钱的话,那么给孩子一部分压岁钱也没什么问题。
当然,对于家长们来说,最关键的还是不要为了攀比,给孩子太多的压岁钱,然后又以各种理由收回来,这当然会引起孩子的反感,说严重点就是不讲诚信。有多大的能力,有多强的意愿,就给孩子多少压岁钱,然后让孩子自己支配压岁钱,这样才皆大欢喜。
不过,给孩子多少压岁钱往往也不是哪一个家长能决定的,而是整体社会氛围决定的。有的家长也不想给孩子太多压岁钱,但是别人给了你孩子很多压岁钱,你总不可能给别人孩子太少。这就是人情社会让人很无奈的地方,大人们被迫多发压岁钱,然后又要从孩子手里拿回来,最后搞得大家都不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