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与民争利必须要有限度

房地产本质是一种国家税收,是国家通过吸取民众财富进行发展的方式。国家不能创造财富,只有人民才能创造财富,所以国家必须依靠人民,当然同时也必须服务于人民,否则统治就失去了正当性。

发达国家可以通过技术垄断和产业分工,吸其他国家的血,所以他们的社会福利好,人民生活负担相对小一些。但中国在历史上落后了,要想发展,只能与民争利。等国家强大了,大家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然而由于房地产背后是土地财政,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并不希望房地产市场价格下跌,而是希望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维持地方融资平台正常运营,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地方经济持续发展。

许多地方政府通过发展房地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增长。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不仅可以使地方政府土地出让价格上涨,而且可以使地方税收增加。

由于地方政府把房地产作为他们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所以为了收入不得不保房地产,而且为了更好卖地卖房,地方政府还把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养老资源等等都绑架到房子上,具体是通过户口来实现,这是很下作的,人为地把人分成三六九等。

地方政府和原住民的幸福都是建立在剥削后入者的前提下的,一如股票赚的钱都是后来者的一样,当后入者不再进入时,这个游戏就玩不下去了。

为了社会发展,中央只能默许地方政府这样做,但是地方政府没有节制,再玩下去就会崩盘。中央要考虑全体人民群众的幸福和长远发展,所以希望房住不炒,但是地方不卖地就没收入,会爆发财政危机,这是一个很难调和的矛盾。吃亏的一直是劳动人民,但最终会反噬国家。

暴露生殖器并不羞耻,只是少见多怪罢了

为什么人类会认为暴露生殖器是羞耻的行为?

少见反而多怪,习惯会成自然。

除了性别差异,人类身体构造大同小异,只要见过一个异性的身体,就能想象出另一个异性的。这种羞耻感和观念都是伦理道德的产物,实际上被人看了身体也没什么真正的损失,只要大家都不放在心上,也就无所谓了。反而这种观念还会导致当事人有负罪感,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尤其是对女性来说。

如果不考虑御寒的问题,大家平时都赤身裸体,坦诚相待,见多不怪之后,也不会一见到生殖器就联想到性交,更不会轻易产生什么生理反应了。所以这本身不是身体的问题,而是脑子的问题。

性行为本来是很正常的生理活动,但是在婚姻家庭制度形成之后,性行为关系到生育,生育又关系到财产分配,所以整个社会必然要对性行为进行约束。因为性行为在社会中被压制,所以就变得非常神秘,大家在平常生活中都比较避讳,然而越神秘大家就越感兴趣,只是碍于社会道德规范,不敢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

如果所有人从小都不避讳性行为和性器官,从小就对这些所谓的禁忌耳濡目染,那么大家也就不会对暴露生殖器感到很羞耻了,因为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了。也只有这样,大家才不会认为性行为很神秘,也就不会出现很多性骚扰和性犯罪了。

当然,如果暴露生殖器成为正常现象,那也免不了有攀比,就像大家对身材和长相的攀比一样,甚至也免不了歧视和嘲笑。但即使大家都把生殖器藏起来,也还是避免不了攀比,只是过程比较隐晦罢了。如果一个人和多个异性有过性行为,那就很有可能对他们的生殖器和性器官进行对比。很多人也会和朋友讨论自己性伴侣的性器官和性能力,然后进行对比。

在人类社会中,只要存在差异和优劣之分,无论是什么东西,都有可能存在攀比,这是不可避免的。

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性观念其实是对性资源的控制和分配,用伦理道德来约束大家的性行为,让性资源变得很稀缺,必须要通过婚姻家庭才能获得,这样才能维护婚姻家庭制度以及私有制。

婚姻家庭制度以及私有制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的,也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消亡。当社会财富越来越充足,人类的生存不再有后顾之忧时,大家对性行为的态度也就会更开放和更包容。

就好比在信息时代,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在网络上展现自己的曼妙身姿和女性魅力,而不会像以前一样要忌惮一些流言碎语和恶毒攻击。女性展示自己的身体和魅力本来就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如果能得到男性的欣赏和赞许,很多女性也会很开心,这才是两性的正常互动,而不是遮遮掩掩,以此为耻。不过,如果有女性要借此牟利,那就另当别论了。

《神话》的时空穿越逻辑

电视剧《神话》是一部很好的穿越剧,是在电影《神话》 的基础改编而来的。在电影中,主人公杰克和两千年前的将军蒙毅只是长相相似,并不是穿越回去的同一个人,是梦境把两人联系在了一起。所以电影版本质上不是穿越电影,而是一个长生不老的“神话”。

而在电视剧中,主人公易小川是真的和高要一起穿越到了过去,意外地多了一个蒙毅的身份,高要则变成了赵高。所以电视剧是真正意义上的穿越剧,不过也有长生不老的神话,易小川、高要和玉漱都吃了长生药,所以活了两千多年。

因为易小川和高要长生不老,一直活到了他们穿越前所处的时代,所以他们的穿越很有可能形成了一个死循环。易小川和高要意外穿越到了秦朝,因为吃了长生药,活了两千多年,终于到了穿越之前的时候,高要想要阻止这次穿越的发生,就派人去抢宝盒,结果反而造成了还是厨师的他和易小川一起穿越到了过去,所以他们两人其实是在不停地穿越到过去,活了两千多年,然后又穿越到了过去,接着又活了两千多年,然后继续穿越。

这个循环存在一些逻辑上的问题,那就是有一段时间同时存在两个易小川和高要。一直到他们出生之前,世界上都只有一个易小川和一个高要,但是接下来就有问题了,在易小川和高要出生之后,这个世界上不就是存在两个易小川和两个高要了吗?

一个易小川是长生不老,网名为千年老妖的易小川,另一个易小川是还没有穿越前的易小川。一个高要是长生不老的黑衣人高要,另一个高要则是还没有穿越,还是厨师的高要。

穿越故事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外祖母悖论,如果一个人穿越到过去,在他的母亲还没有出生之前,意外杀死他的外祖母,那么就意味着这个世界没有他母亲,那这个人又是哪来的呢?又是谁穿越到过去杀死了这个人的外祖母呢?

如果不能解决这个悖论,那么穿越故事就存在硬伤,或者说逻辑是有问题的。电视剧《神话》中的两个易小川和两个高要就需要得到合理的解释。

有人说活了两千多年的易小川和高要并不是穿越前的易小川和高要,而是历史上的蒙毅和赵高,因为他们两人穿越之后都有了新的身份。也就是说,两千多年之后并不存在两个易小川和两个高要,而是一个长生不老的蒙毅和一个易小川,一个长生不老的赵高和一个高要。

这样的解释似乎有点道理,但也意味着易小川和高要穿越的本质发生了变化,他们两人其实只是意识实现了穿越,而不是肉身。他们的意识穿越到过去之后,分别附身于历史上的蒙毅和赵高,参与了真正的历史进程。

不过这又会产生新的问题,易小川和高要的意识穿越之后,他们的肉身又到了哪里,怎么会消失不见了?

其实更好的解释是把他们两人的穿越看成是一个个周期,自从穿越到过去之后,他们两人就已经处于一个新的周期之中,接下来他们吃了长生药,一直活了两千年多,然后因为地宫被毁,长生药失效,所以他们最终还是死了。而在一个新的周期中,他们再次出生,又再一次穿越到过去,而穿越就是他们自己造成的。所以看起来是同时存在两个易小川和高要,但其实属于两个不同周期。

这样解释似乎看起来更合理,但也意味着他们的穿越确实是一个死循环,他们无法从这个循环中出来。而且问题又来了,这个死循环是怎么形成的呢?到底是他们先穿越了回去,还是他们先活了两千多年才导致了穿越?

无论哪种解释都存在问题,这就说明这个穿越故事存在逻辑矛盾,是不合理的。其实不论穿越合不合理,这个故事出现了长生药,这一点就是非常不合理的。没有长生药的话,易小川和高要穿越之后也就活不到现代了。

如果不是编剧故意为之的话,那么这部穿越剧可能实际上是在反对穿越,因为主人公的穿越行为得不到合理解释。而由于穿越是违背物理规律的,所以才没有人能给出合理解释,因为根本不存在合理解释。

养宠物和有爱心并无必然联系

是否养宠物和有没有爱心没有必然联系,不能说养宠物的人就一定有爱心,也不能说不养宠物的人都没有爱心。

养宠物的本质是一种控制欲,将动物变成自己能随心所欲控制的物品,人能决定宠物的生死,所以宠物只能服从,表现出来的就是忠诚,不离不弃。从人的视角出发,宠物所处的位置本质上和奴隶没有区别,因为宠物和奴隶都没有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力,宠物要倚赖主人生存,奴隶也必须绝对服从主人,这不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当然,不像奴隶主对待奴隶,很多主人对待宠物是很友好的,也就是所谓的“宠”。很多宠物和主人之间也有很美好的情感。然而不管主人对宠物有多宠,如果二者的角色互换的话,绝大部分人应该都不会接受宠物的角色。

所以,养宠物的人其实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并不是冠以“有爱心”就高人一等了,而且很多人其实并没有什么爱心。养宠物的人也有很多是非常自私的人,因为他们不考虑宠物的感受,也不考虑旁人的感受,只图自己快活。

人类是高级动物,拥有支配其他动物的实力,所以大家都可以养宠物,这无可厚非,有很多人确实也是非常喜欢爱好动物,对动物很好。人权始终是大于动物权的,这也是为什么人可以养动物的原因。由于人权更大,所以不能以动物权的名义来侵犯其他人的人权,比如说遛狗不牵绳,这本质上还是把自己的权利凌驾于他人的权利之上,和宠物没有关系,只和人有关。

正是由于这些人的存在,很多人对养宠物的人有偏见,这是很正常的。养宠物的人在道德上并没有多么高尚,反而可能因为侵犯到了其他人的权利,在道德上是有欠缺的。

长命百岁不如身体健康

长命百岁并不总是好的,有钱身体好,又能做喜欢的事情,那固然很妙。但若是穷困潦倒,体弱多病,也不必活得太长,免得拖累子孙后代。要是瘫痪失能,就最好不要长命百岁,否则便是寿则多辱了。

然而生不由己,死也难由己,生命的诞生就是一刹那,而生命的消亡却不知道会持续多久,如果能来个痛快,那还好一点,死就死了,也不受折磨。要是百病缠身,一直死不了,那就很麻烦了。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也不是一件易事,而安乐死又不合法。所以,大家只能希望自己身强体健,寿终正寝。活得久不久并不重要,该死的时候,死的痛快一点,这才是关键,对自己好,也对别人好。

日语的汉化与西化反映地缘格局

日语是一门很有意思的语言,现在的日语基本上是古汉语、英语和日本语言发音的结合。在古代,日本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因为中华文明非常强大,日本就很仰慕,于是派遣唐使东渡,学会了以古汉语记录语言,所以日语中有很多汉字,甚至一些汉字的读音和含义也和汉语相似,所以中国人大都能看懂一点日语。

然而近代以来,随着东方文明没落,西方文明崛起,日本开始西化,并且成功实现了工业化,成为东亚霸主,然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最终又在二战中惨败,本土被美国占领。日语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开始抛弃汉语,向英语靠拢,用片假名搞了一大堆音译词,称之为和制英语。和制英语可读性极差,还不如直接用英语,然而日本人却以此为荣,觉得跟着美国走就是潮流,因为美国是当今世界霸主。

最关键的问题是,自二战后本土被美国占领之后,日本就不再是一个主权国家,所以一切都必须按照美国的意志行事。日本不仅被美国驻军,政治经济社会方方面面也都受到美国的控制,这就是没有主权的国家的悲哀。

不同的是,日语之所以向汉语学习,是因为中华文明曾经很强大,而日语向英语学习,一方面也是因为美国很强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们没有选择,因为他们没有主权。

所以日本这个民族还是挺惨的,是东西方文明碰撞的牺牲品。如果中国近代没有落后,那么日本一直跟着中国混,问题也不大。但是中国近代以来却一直落后挨打,日本虽然也一样被欺负,但是却通过明治维新,走在了中国的前面,所以一度实力远胜中国,这就刺激了他们的野心,不甘心居于小岛上,想要侵略中国,实现大东亚共荣,但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所以日本就成了现在这样,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一枚棋子,实际上也就是美国养的一条狗,狗仗人势,仗势欺人。

韩语去汉字化和日语向英语靠拢也差不多,都是中国落后,西方文明入侵,东方文明全面溃败造成的结果。 不过随着中华民族的不断复兴,情况会慢慢发生改变,等美国的影响力退出东亚之后,日本韩国又不得不跟着中国混,日语韩语也会向汉语靠拢,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历史就是新陈代谢

鲁迅一开始想通过提高国民身体素质,而使国家强大起来,抵御外侮,但是他渐渐发现,光学医救不了中国人,于是弃医从文,成为了一位伟大思想家,试图上从思想上解放中国人。现在美国也面临这一处境,抗疫政治先行,根本不顾科学,美国人也似乎很愚昧,不把疫情当回事,那么恐怕以后学医也救不了美国人了。

这样的历史轮回不知道是应该高兴还是遗憾,高兴是因为美国这种多行不义的国家是自食其果,遗憾则是大部分美国人民是无辜的。令人深思的是,大清以前自称天朝上国,在东亚有一帮小弟追随,结果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得屁滚尿流,俯首称臣,而美利坚冷战以后已经成为世界霸主很多年,在地球上横行霸道,肆意妄为,现在遇上新冠疫情,结果被打出了原型,不久也会到大厦将倾的时候,但谁又可以力挽狂澜呢?

当然,美国现在的处境要比天朝好很多,至少他现在还是世界霸主,可以用美元和石油收割全世界,还有美军做保障。但是这种历史周期律让人很是无奈,因为历史发展真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没有人可以逆天改命,即使有超级英雄,也最多让历史的节点来晚一点。

之所以会有这种历史轮回,大概是因为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总是要走极端,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造成的结果就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政治斗争的本质是平衡,各方利益的平衡,自然界万事万物的本质也是各种物质的平衡,然而一直保持平衡是很困难的,因为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平衡也会随之打破。平衡打破之后,又要重新建立起新的平衡。

在打破旧的平衡,建立起新的平衡的过程中,一个个大国崛起了,也有很多曾经不可一世的大国倒下了,历史就是通过这样的新陈代谢,不断前进,碾碎一切阻碍,没有什么可以幸免。

中国的农民为什么总是吃亏?

中国的农民为什么总是吃亏呢?这并不完全是农民自身的问题,而是体制的问题。

宪法第一条说得很明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宪法第二条又说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农民是人民的一部分,当然也就是国家的主人,但是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那么既然是国家,就会有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

在人民民主专政(无产阶级专政)的制度下,人民当家做主,绝大多数人都是统治阶级,只有少数敌对分子是被统治阶级。从数量对比来说,这刚好和地主阶级专政(封建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资本主义社会)相反。

当家做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谁说了算的问题,人民当家做主当然就是人民说了算,所以在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一府一委两院也都由人大产生,并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不过,虽然人民都是是国家的主人,但是工人阶级才是领导者,而共产党又是工人阶级中的先锋队,所以人民当家作主是通过共产党执政来实现的,他们是真正管理国家和社会的人。

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所以他们才能在人民当家作主的体制下受到拥护,而农民就是在工农联盟的基础上和工人阶级合作,来拥护共产党的。共产党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和政权,农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和牺牲。

中国的政治制度安排本来是很好的,但是在实践中出了一些问题,比如说人大代表不能完全代表人民的想法和利益,所以人民当家作主并没有完全实现,很多人也因此感受不到这一点。

虽然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但是人民内部也有矛盾。中国要建设社会主义,由于历史欠了太多债,底子太薄,原始积累不足,就必须要有人做出牺牲,但是工人阶级是领导者,再加上本来就是要发展工业,所以就只能让农民和农业做出牺牲,因此也就有了城乡二元体制和户口的限制,导致三农问题成为顽疾,农民成为了二等公民,无法和城里的人享受一样的权利。

然而农民总是在牺牲,却没得到太多回报,一部分人习惯了农民的牺牲,竟然暗戳戳地把农民当成了被统治阶级,进行压迫和剥削,农民当然就会不高兴,进而质疑人民当家作主的体制,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国家的主人。

农民之所以和工人阶级合作,拥护共产党,就是因为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承诺,而现在有一部分人过河拆桥,开始利用农民,甚至想要把农民从人民中剥离出去,变成被统治阶级,以便于剥削,那么农民就有不合作的权利。农民要是不合作了,问题就很大了,所以这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前途命运。

传宗接代不该成为人生使命

汉族人自称炎黄子孙,意思就是大家都是炎帝和黄帝的后代。那么现在有几亿汉族人,都是炎黄子孙吗?不能说所有人都是,但大部分应该都是炎黄子孙。从姓氏上来看,黄帝子孙又要占大多数。

自黄帝统一华夏部落以后,他的后代就一直是统治者,尧舜禹汤,乃至于周文武王都是黄帝的后代。也就是说,夏商周都是黄帝的后人建立。武王推翻商纣,建立周朝之后,又通过分封制建立家天下的制度,所以现在的大部分姓氏都和姬姓有关,也就是很多人又都是文武王的后代。有一句话,说的是五百年是一家,这其实是有道理的。

那么问题来了,与炎帝和黄帝同时代的那些人,他们的子孙后代哪去了?很简单,都绝后了,只有一小部分流传下来,成为现在的少数民族,不过那时在位居中原的炎黄部落看来,这些人都是蛮夷。

当然,和炎帝以及黄帝同时代的人也不是没有后代,只是传了几代之后,就渐渐因为各种原因绝后了。所以,古人绝后是非常常见的现象,不然现在的人也就不会大部分人都是炎黄子孙,拥有一个始祖了。

所以传宗接代没有多么高大上,因为即使你这儿不绝后,多半过不了几代,同样也会绝后,除非有朝一日你的某个后代当上皇帝了,说不定就不会绝后了。不过,要是遇上改朝换代,皇帝也是有可能绝后的,因为新皇帝会斩草除根。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大家没必要想得太多,更没有必要把自己当做生育工具。人是有生育的功能,但却并不是要一辈子都为传宗接代服务,除非传宗接代能带来很大的收益,或者有强制力逼着你传宗接代。在现代社会,婚姻自由和生育自由,不仅包括和谁结婚以及生几个的自由,也包括结不结婚的自由和生不生育的自由,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受教育的目的并不完全是帮助家乡摆脱贫困

“我仍认为,我们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家乡摆脱贫困,而不是摆脱贫困的家乡。”

这句话得到了很多人的赞许,从个人的角度出发,这样想也没什么问题的。但是从整个国家社会的角度出发,这句话是有瑕疵,不符合国家发展大势,也有道德绑架之嫌。

受教育权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没有法律规定谁接受了教育,谁就要回去建设家乡。恰恰相反的是,国家和社会都希望接受过教育的高素质人才能到各个地方去做贡献,包括城市,也包括乡村,而不是大家都各自回家乡。要是大家都这样的话,只会造成地区间的发展越来越不平衡,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因为不同地区的教育水平差别很大。

“烂在小县城”的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是和大城市相比,小县城的机遇确实远远不如,对于有雄心壮志的人来说,他们需要更大的舞台,和更多的人竞争。如果留在家乡的话,他们的才干可能会被埋没,这对整个国家来说就是损失。

最关键的问题是,乡村的贫困和落后是体制性的,因为城乡二元体制和户籍制度等的存在,乡村的发展就是受到了限制,乡村出身的人能获得的各种资源也比不过城里人,尤其是教育资源。国家就是要限制乡村发展,以支持城市的发展,如果农民不进城,城市哪里来这么多廉价的农民工,中国怎么能成为世界工厂。

所以很多问题上,个人的力量是非常微弱的,识时务者为俊杰。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接受过教育的人,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走出一方天地,到更广阔的地方去发展。能摆脱落后的家乡的束缚,对他们来说也是好事。而且,这是个人的自由选择,其他人不应该指责,更不应该道德绑架。

至于那些愿意回贫困的家乡建设的人,他们当然值得表扬和鼓励,但要解决问题,还是要找到正确思路,关键就是要打破城乡二元化体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这才能彻底解决乡村的贫困问题。想要更好建设家乡,在外面闯出一番天地,然后再带着资源回去支援建设不是更好吗?

如果就怀着一腔热血回去支援建设家乡,不搞懂问题的实质的话,最终也难免碰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甚至还会被人误解,进而心灰意冷,因为有些问题就不是一个人能解决的。这种现象也并不少见,很多人回到乡村搞建设都吃过苦头,这也并不是穷山恶水出刁民,而是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对。

所以在这个问题,首先要尊重个人的自由选择,不要站在道德高地上批判那些不回家乡建设的人,他们中有很多人也非常无奈,也不要一味鼓动大家回家乡建设。真正有意愿,最关键是有能力建设家乡的人,可以通过更好的办法来支援家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