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性别的消亡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和性别是密切相关的,因为人类是有性生殖动物,需要两性结合才能产生后代,如果人类没有性别之分的话,就无法完成繁衍,没有了后代,那么文明就无法传承下去。

当然,如果人类是无性生殖的话,那就不用管性别的事情了,因为根本没有性别之分了。不过从遗传理论上来说,有性生殖是优于无性生殖的,有性生殖的方式可以增加基因突变、重组的概率,确保遗传的多样性,使后代更能适应恶劣的生存环境,在物种竞争中更有优势。所以,人类和大部分动物都采用有性生殖的方式进行繁衍。

反过来说,也正是因为有性生殖确实有竞争优势,所以这么多动物,包括人类这样的高等动物都采用了有性生殖的生殖方式。如果人类不是有性生殖的话,那么人类或许就不能进化为高等动物了,而是其他某一种有性生殖动物进化为高等动物,取代了人类现在的位置。从逻辑顺序上来说,人类是因为采用有性生殖的生殖方式,才具备了进化为高等动物的基础。

既然人类注定是要采取有性生殖的生殖方式,那自然就无法回避性别这一因素,因为性别是有性生殖的前提,只有有了不同性别的人,人类才能完成繁衍,人类社会才能可持续发展。

不过,人类社会的终极追求之一是公平,然而由于性别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不可能做到真正平等的,至少在性别上就不平等。因为男性和女性在生殖中承担着不同的作用,所以在生理上有很大的区别,这种生理上的区别就是性别不平等的生理基础。不能消除生理上的区别,就很难真正实现男女平等。

那么怎么样才能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呢?那当然就是男女在生理上不再有区别。也就是说,当人类不再有性别之分时,男女自然就平等了,因为性别已经不存在了,或者说当所有人的性别都是一样的,那么大家在性别方面自然就平等了。

要消灭性别不平等,前提就是消灭性别。消灭性别不是消灭女性,也不是消灭男性,而是消灭男女两性之间的区别,让男性和女性变得一模一样。消灭性别之后,剩下的不是男人,也不是女人,而是一种新的不分男女的人。

但是问题又来了,人类是有性生殖的动物,如果都没有性别之分,该怎么繁衍呢?也就是说,如果人类为了追求平等而让性别消亡了,那么在此之前必须要首先解决繁衍的问题。或者人类能从有性生殖过渡到无性生殖的话,那也就不需要有性别之分了。

这看起来或许有些天马行空,不切实际,但对于聪明的人类来说,也并不是不可能实现的。人类现在就已经掌握了克隆这一无性生殖方式,理论上可以实现人类的繁衍,当然由于伦理道德以及安全因素等的限制,对人类进行克隆暂时是不被允许的。不过这至少证明了人类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改变自身的繁衍方式。克隆也确实不是一种完美的无性生殖方式,因为克隆产生的后代遗传基因和原来的个体一样,这不利于遗传的多样性,有可能会降低人类的物种竞争力。不过,人类已经发展到人工选择远胜自然选择的阶段,暂时不必担心被其他物种击败。

从遗传多样性的角度考虑,人类未来或许可以发展比克隆更先进的无性生殖技术,可以让任意两个人,甚至多个人的基因重组,这样就能确保遗传的多样性了。人类甚至可以掌握编辑基因的能力,成为真正的造物主,那时候就什么都有可能发生了。

当人类发展到性别消亡,进入无性生殖的阶段之后,人类的繁衍也不需要自己再亲自参与了,只需提供自己的遗传物质,让专门的生育机构去完成生育就行了。其实,到那个时候,生育恐怕也不再是个人行为了,个人对于生育已经不会再有需求,整个人类会有计划地进行集体生育以及社会化抚养,婚姻、家庭和父母的概念也会淡化,甚至不复存在,那将是一个现在的人很难想象,很难理解的社会。

在未来的社会中,人类没有性别之分,也不再有性器官,每个人从内到外都是一样的,至于性交带来的快感,将会由其他的东西来取代。

自以为是

自作聪明

自吹自擂

自卖自夸

自命不凡

自作主张

自行其是

自不量力

自作多情

自讨没趣

自讨苦吃

自取其辱

自食其果

自作自受

自愧不如

自轻自贱

自暴自弃

自怨自艾

自寻烦恼

自惭形秽

自欺欺人

自知之明

自力更生

自立自强

自强不息

自得其乐

自然而然

自由自在

眼见为实和眼见不实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是一句俗语,说的是耳朵听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眼睛看到才是真实的,因为人是会撒谎的,而且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会失真,会出现三人成虎的现象,所以耳听为虚,而亲眼看到的就不一样了,基本上不会失真。

然而这只是经验之谈,并不是什么真理。虚实也是相对的,只是说相对于耳听而言,眼见是更可信的,但这不代表眼见就是完全可信的。事实上,眼见也有可能不实。

眼见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是一个把现实存在变成主观认识的过程。世间万事万物就在那里,即使没人去看,也不影响它们的存在,而人通过眼睛来看之后,就把这种存在变成了认识,变成自己头脑里的东西。所以我们看到的只是通过眼睛形成的图象,并不等同于真实客体。如果眼睛的技术参数发生变化,我们看的世界就会变样,但实际上世界是不会随着人眼的变化而变化的。

就好比人近视之后,看这个世界是模糊的,然而世界并没有什么变化,也不模糊,只是在你那里模糊了,别人那里并没有。那是你的问题,不是这个世界的问题。

从原理上来说,人眼就是一个光学仪器,成像的过程是物体发出或者反射的光线进入到眼睛之后,聚焦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将光信号变成神经信号,神经信号传输到大脑,经过处理之后,我们就能看到东西了。

整个过程中眼睛并不是最重要的,只起了个聚焦光线的作用,视网膜这个传感器才是最重要的,没有传感器,就没有视觉的产生。大脑视觉中枢也很重要,因为视觉是在大脑里产生的,而不是在眼睛里。当然,整个过程的每一部分都不可或缺,否则就不能形成视觉了。

相机的原理也是一样的,光线通过镜头,聚焦在感光元件上,光信号变成电信号,电信号再经过处理器处理之后,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来或者打印出来,就是我们看到的照片了。相机比人的视觉过程要多一步,人虽然可以在自己头脑中形成图像,但别人是看不到这个图像的,而照片则可以让每一个人看到。

自从相机搭载在手机上,手机普及开来之后,每个人就多了一双眼睛,可以把自己看到的东西记录下来,和别人分享,这是人的视觉无法做到的。但是由于技术参数的不同,比如说相机可以搭载各种镜头,处理器算法也有很多差别,因此同一个画面,在人脑中和照片上还是有多区别的,不过在日常生活中影响不大,大家基本上也等同视之了。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句话在相机诞生之前就存在了,虽然说眼见为实,但很难向别人证明眼见为实这一点,因为人无法分享自己看到过的画面,只能通过其他人作证,证明自己在场,但证人的证言并不是完全可信的,而且证言从嘴巴里说出来又变成了耳听为虚。

相机的诞生就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人可以通过相机记录自己看到的画面,并且分享给别人。在数字时代,大家都应该具备证据意识,在必要的时候,通过相机记录一些证据,合理合法地维护自己的利益。

相机记录的画面有两种,一种是静态的,一种是动态的。静态的就是照片,动态的就是录像,其实录像也就是动起来的照片,是通过视觉停留效应,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播放连续的照片,人眼看到的就是动态的画面了,比如二十四帧就是一秒内播放完二十四张照片(人眼的视觉停留时间约1/24s)。如果录像帧数太低的话,看起来就会感觉不流畅,和直接通过人眼看到的世界不一样。

由于录像是由有限的照片组成的,所以和人眼实际看到的动态画面有本质上的区别,人眼看到的图像好比就是连续函数,而相机生成的录像则是不连续函数,是间断的,是有限的画面排列起来的,只是在极短的时间内,人眼不能看出区别来。

受技术手段所限,我们不可能把每时每刻的画面都记录下来,理论上也是做不到的。即使是所谓的24小时实时监控,也只是拍了有限的照片,连续快速播放出来形成的。不过只要不影响日常使用,这些问题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相机也不是万能的,不能完全解决眼见是否为实的问题,甚至还有可能造成眼见不实的现象。由于PS等技术的存在,大家基本上都知道图片不一定是可信的,因为图片是可以修改的,尤其是在数字时代。经常有人说没图没真相,其实有图也不一定有真相。

图片是不完全可信的,录像同样也是不完全可信的,因为录像是由有限的照片组成的,人们同样通过技术手段进行修改,比如说去掉或增加一些照片,调整帧数,那么最后呈现的结果就可能有所不同。经过一些恶意剪辑,一段视频呈现的画面可能和事实完全相反,这种事已经屡见不鲜。要避免这些现象,就不要先入为主,默认视频就是完全可信的。

另外,由于美颜功能的存在,我们在手机屏幕上看到的那些靓男美女,实际上可能并没有那么好看。美颜功能就是对照片和视频的数据进行了一定的修改,造成了眼见不实的结果。很多人沉迷于相机中的自己,却不正视现实中的自己,这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照片以及视频和真实世界还是有差别的,并不是一回事,只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有局限性的复刻,就像人眼中的世界一样,是带着人的主观意识的。

除了技术上的问题,相机和人眼还存在同样的弊端,那就是只能展现某一个角度的画面,然而真实世界是立体的,是多维的,一个人和一台相机都不可能同时看到所有角度的画面,那么这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信息失真的现象。

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站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画面就可能有很大的差别。在运动场上也有这样的问题,比如在篮球运动中,有些球仅凭肉眼是很难判断的,需要通过相机来进行精确判断,然而角度不同,不同的相机记录的画面就不同,得出的结果也就有可能截然不同,所以裁判总是需要多视角画面来进行判决。

另外,虽然有了相机的存在,但是除了监控之外,一般人是不会一直拿着个相机记录生活的,大部分录像其实都是有意识拍下来的,存在一种主观能动性的作用,那这就不完全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反应了。

由于以上这些局限性,无论是人眼,还是相机,眼见为实都不是百分百成立的真理,眼见不实的情况也很多。只是受条件所限,在没有其他更可靠的证据的条件下,相对于耳听而言,眼见还是更可信的。耳听眼见都是感官结果,属于主观的范畴,可信度是不及客观证据的。

要了解事实真相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理论上说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真相是什么,也就无法弄清楚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是不是符合真相。在测量学中就存在一样的问题,我们只能尽可能地提高测量精度,但是却永远无法知道真值是多少,如果知道真值的话,我们也就不用再测量了。

这本质上是人的主观认识与事物的客观存在之间的矛盾,这是一种几乎不可能解决的矛盾,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尽量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存在,达到相对高的精确程度,不影响到日常生活即可,当然科学研究要求的精度会很高。

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不能简单地依赖一些感官来检验真理,这是不科学的,往往也是会出错的。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也不是什么真理,只在一定的条件下才成立的经验之谈。对于这样的经验之谈,最好还是要有一些辨别力,不要盲信。

男人好色才正常

对于男人好色这个问题,部分女性可能会嗤之以鼻,认为好色的男人都不是好男人。但是实际上,正常男人应该都是好色的,男人要是不好色,那多半是有点什么问题,或者是装出来的。好色和人类的繁衍是紧密相关的,是进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繁衍机制。正是因为男人好色,男人才会追求女人,男女两性才有可能结合,然后产生后代。

在进化过程中,由于基因突变,当然也应该出现过不好色的男人,而由于不好色,他们也就对女人不感兴趣,那多半就不能留下后代,这种不好色的基因自然就很难流传下来。不好色的男人都绝后了,那现存的男人自然都是好色的男人的后代,所以他们就和祖先一样,绝大部分都是好色的了。

这就是自然选择的过程,也可以称之为幸存者偏差,那些不好色的男人没有留下后代,我们现在能见到的男人,都是好色的男人的后代,所以我们就形成了男人都好色的印象。因为各种原因,世界上总会有一些男人是不好女色的,但是由于繁衍机制的影响,绝大多数正常男人都是好色的。

好色只是男人的正常生理反应,并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好不好色并不是判断一个男人好与坏的标准。好色的男人并不一定是坏男人,不好色的男人也并非就是好男人。实际上,如果一个男人真的不好色的话,人们不仅不会认为他是好男人,还会对他议论纷纷,这当然是不对的。男人不好色可能有生理上的原因,但这并不影响他作为一个人的资格,也不应该受到歧视和非议。

当然,好色也是要分程度的,正常范围内的好色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有些男人过于好色,到处拈花惹草,又喜新厌旧,始乱终弃,以至于荒淫无度,那就是人品有问题了。男人好色也是要讲原则的,要遵守大家共同遵守的性规范,要对自己的配偶忠诚,这也是文明社会的必然要求。

文艺作品是文艺作品,历史是历史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中国人常常以此为傲,然而引以为傲的悠久历史都只是过去式,和现在的人没有太多的关系,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生的人。中国的历史和外国的历史都一样,无非都是阶级斗争史罢了,所以看待历史要从阶级的角度去看,才能把握历史的本质。

受到一些文字作品,尤其是影视剧的影响,很多现代人对古代生活充满兴趣,特别是对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一类的故事津津乐道,甚至还有一些穿越类型的作品,让现代人回到古代去体验生活。

如果现代人真的回到古代,真实情况可能并不会像项少龙、易小川、小玩子的经历那样多姿多彩,能和各种大人物打交道,反而他们很有可能活不过一集。

现代人,尤其是从小就在城市里长大的年轻人,大多对古代社会真实生活存在很大的误解,因为他们根本没有类似的生活经验,农村长大的孩子倒是会有更深的体会,因为他们的生活和古代的生活较为类似,其实差别也很大,尤其是近代以来。

很多在城市里生活久了的人,偶尔到了偏远的农村都会很难适应,因为条件不好,干什么都不方便。现代人回到古代面临的差距,只会比从城市到农村的差距更大,而且大得多。即使是古代的一些王公贵族,生活水平和物质丰富程度也不一定能比得上现代社会的普通人。

生活水平或许不是唯一决定因素,很多人对古代社会感兴趣,也并不完全是因为羡慕生活水平,而是羡慕一些“人上人”和“上等人”的地位和待遇。无论在什么时候,总会有一些想当人上人的人,但这在现代社会很难满足,于是他们就能把自己的幻想寄托在真正可以做人上人的古代社会了。然而有人上人就有人下人,人上人只是极少数,人下人才是大多数,这就是阶级。

很多人习惯于通过影视剧了解历史,这无可厚非,但还是应该具有一定的辨别力,因为影视剧和历史有本质的区别,是两码事,不能混为一谈。影视剧不过就是现代人通过技术手段创造的文艺作品,所以本质上还是现代的,呈现的画面也大多和古代社会的实际情况相去甚远。

受创作人员的水平所限,很多古装影视剧其实就是披了一张古代皮的现代剧,思维方式和价值观都是现代化的,很多作品连台词也是现代化的语言,有些还夹杂一些古文,显得不伦不类,这样的作品当然和历史扯不上什么关系。

当然,也有一些精心制作的影视作品,比如说四大名著的老版本的电视剧,相对而言就比较贴近古代生活,因为这些电视剧有经典名著背书,思维和价值观念都是古人的,再加上创作人员水平较高,所以按照原著拍出来也就有了古代社会的味道。

但是不管怎样,文艺作品是文艺作品,历史是历史,文艺作品不可能完全反映历史,甚至根本就不可以用来解读历史。文艺作品为了吸引受众,必然要通过一些手段来迎合受众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是很难在其中看到真正的历史的。

文艺作品不过是用来消遣娱乐休闲的东西,如果非要把文艺作品当作历史,只会有害无益。很多人由于对历史缺乏了解,看了一些文艺作品之后,就容易把一些残酷的历史事实想得很美好,并且产生心向往之的想法,甚至认为古代比现代更好。

不夸张地说,因为生产力的大发展,从生活水平上来看,人类目前所处的历史阶段是有史以来最好的阶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当然以后应该会更好,如果生产力继续发展的话。

所以对古代充满幻想都是比较幼稚的想法,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无法就是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以及短暂的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和压迫,只有在新中国建立之后,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以来,中华大地上的阶级剥削和压迫才得到历史性解决,当然也没有完全解决。

这就是毛主席为什么如此伟大,如此受广大人民的拥戴的原因。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引领着全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解放了人民,让人民成为了国家真正的主人。

我们说的“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指的社会主义中国,也就是新中国,不是奴隶社会的中国,也不是封建社会的中国,不是夏商周秦汉,也不是唐宋元明清。

如果这些朝代真的够自信,有优势的话,也不会挨个都灭亡了。秦始皇说他“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但是秦朝二世就亡了,说明秦朝的制度就是没有优势,没有竞争力的,是不可能传万世,以至于无穷的。清王朝要真是天朝上国,就不会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国门,签订那么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了。民国时代也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好,否则蒋介石就不会被赶跑,在宝岛台湾上盘踞了。

共产党能取得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说明社会主义就是有优势的,只有那些被人民民主专政的敌对分子才会疯狂地攻击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当然也不是完美的,所以要不停地改革,否则就会失去制度优势。

我们对于中华文明悠久历史的骄傲与自豪,应该集中于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包括一些思想文化,诗词歌赋,建筑器物等,但对于这些东西都要进行阶级甄别,让它们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剥削阶级服务。

所以,不要因为影视剧作品中描述的古代社会的一些小美好,就对古代社会充满幻想。如果入戏太深的话,说轻点就是太幼稚,说重点就是反革命。

更要警惕一些人和势力通过影视剧作品来刻意美化一下历史。美化充满剥削和压迫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历史的行为,其实就相当于在间接丑化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确实不是完美的,尤其是在初级阶段,但是如果有人非要认为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封建社会和奴隶社会,那多半可能是因为没有遭受过资本家、地主和奴隶主的剥削和压迫,这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典型表现。

对待历史一定要实事求是,如果很多人都对已经变成历史的古代社会充满向往,要么是社会主义出了问题,要么就是有人在搞颠覆和复辟,要破坏社会主义社会,退回到资本主义社会,甚至于封建社会和奴隶社会,以便于这些人成为人上人,成为资本家、地主和奴隶主。

莫要有帝王将相和达官贵人情结

对于历史,很多人总是代入感太强,而且往往忽略阶级的存在,把自己代入到帝王将相,达官贵人中去,幻想自己在古代会如何如何。其实绝大多数人若是回到古代,不过都是奴隶平民罢了,都是被统治阶级,活着就是为这些帝王将相,达官贵人服务的。

就好比代入到《红楼梦》中,绝大多数人不会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只会是些奴才丫头,身家性命都掌握在主人家手里,任打任杀也不敢反抗。

如果这样代入的话,很多人或许就不会对历史太感兴趣了,也不会再幻想回到过去。很多人对现在的生活不满意,就对历史上的某些时期充满幻想,这完全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几千年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作为中国人确实很自豪,但这是相对于其他国家和其他文明而言的。纵向来看,几千年的历史,无非就是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史,始终走不出封建王朝的周期律。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只有在新中国建立以后,实现了人民民主专政,中国人才真正推翻了阶级压迫,成为国家的主人。

很多人对于阶级剥削没有体验,所以就不以为意,甚至很多人根本没有阶级斗争的意识,遭遇了阶级剥削也不自知,想不明白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就怪自己所处的时代不好,却去羡慕那些充满阶级剥削的历史时期,然后幻想自己也是剥削阶级。

对于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我们当然应该珍惜和爱护,这也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但是始终不要忘了阶级斗争。秦始皇兵马俑看起来确实非常震撼,但这无非就是秦始皇好大喜功的表现,为了对得起自己始皇帝的身份,就要修一座巨大的陵寝,还要一支军队来守护,兵马俑就是这么产生的。如果没有兵马俑的话,可能就要拿活人来殉葬。为了不让秦始皇陵的秘密泄露,还把所有民夫都关在陵墓里,一起陪葬。

有人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的格局,但春秋战国无义战,各个诸侯国互相征伐,不过就是为了统治阶级的利益罢了,秦国通过商鞅变法,调整了生产关系,走在了时代前列,所以才具备统一六国的资本,而秦始皇的统一战争也不过是侵略战争罢了,所以秦始皇驾崩之后,被压迫的农民揭竿而起,六国旧贵族也纷纷复辟,秦二世而亡。

秦始皇当然有很大的历史贡献,但他也有很大的历史局限,他本质上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严重地压迫被统治阶级,统一天下不过就是要满足他的个人欲望和统治阶级的利益,他还想长生不老,还想秦王朝传至万世,结果一个都没实现。

绝大多数人如果回到古代都是被统治阶级,却要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这是很可笑的。只有在新中国,所有人民才是统治阶级,少数敌对分子和犯罪分子才是被统治阶级。

一味宣传奉献和牺牲精神,其实就是提倡剥削

在集体主义氛围下,大家总是习惯于强调奉献精神,认为个人应该为集体付出而不应该索取回报,甚至应该为集体牺牲自己的一切。在艰难的环境下,为集体牺牲个人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集体如果受到威胁,个人的利益也很难得到保全。很多人在大集体面临危机时,也确实具有很强的奉献和牺牲精神,革命时期的很多英烈就是这样。

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应该达成新的平衡,不应该再延续旧的模式。人都是单独的个体,之所以会形成集体,核心是价值交换,各取所需。集体能给大家带来更多好处,大家才会维护集体,如果大家在集体中总是吃亏,相信没有谁愿意维护集体,也说明集体出现了问题。

如果一个集体对大部分成员都不友好,很多人都对集体不满,那说明这个集体是有问题的,要么是对集体进行改革,要么就推倒重建。或者有朝一日,大家不再依赖集体,那集体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性了。

有一些人总说现在的人不讲集体主义,太强调个人主义,变得自私自利,不像以前的人关心集体利益,只顾自己的个人利益。自私自利并没有什么问题,正常人都是自私自利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一个人如果不自私自利,不为自己的利益考虑,要么就是品德十分高尚,要么可能就是脑子不太正常。

以前的人注重集体利益,是因为集体很重要,每个人都要依赖集体生存。现在的人不重视集体,是因为不靠集体也能生存,而且集体已经变质了,变成某一些人牟利的工具,这样的集体谁还会维护呢?

现在新闻媒体非常热衷于宣传一些具有奉献和牺牲精神的人和事,包括很多人因为辛勤工作不能照顾好家庭,对不起父母妻儿老小,其中又以教师、医生和警察以及一些基层工作者为主,还有一些科研工作者。这看似是在褒奖这些为社会付出的人,实际上就是在道德绑架,给予这些人很高的道德评价,让他们在道德的压力下不得不奉献和牺牲。在这样的氛围下,如果这些人不奉献和牺牲的话,就会显得在道德上有亏。

教师、医生和警察等职业虽然有特殊性,但不过也是社会中的一个工种而已,谈不上多么高尚,大家都是拿钱办事,只要把自己的本质工作做好,就应该得到相应的报酬,不应该被强加一些道德约束,不情愿地做出奉献和牺牲。

一味地宣传奉献和牺牲精神,无非就是想要通过道德的力量来逼迫一些人付出超过他们所得报酬的代价,这其实就是变形的剥削。如果真的觉得他们因为工作牺牲了家庭,那是不是应该提高他们的报酬,给予一定的补偿,或者降低工作量,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呢?

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所以大家的劳动回报并不高,还需要艰苦奋斗,但发展的目的就是提高所有人的生活水平,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还要继续让大家奉献和牺牲,却不给相应的回报,光想着剥削,大家自然也就不讲集体主义了,这样的集体也没什么好维护的。

老一辈革命家和劳动人民为建设新中国做出了很多奉献和牺牲,就是为了让以后的生活越来越好,而不是大家要一直奉献和牺牲。如果奉献和牺牲是为了国家发展也就罢了,如果大部分人的奉献和牺牲,最后进了一小部分人的口袋,那这肯定是不行的,也没人再愿意奉献和牺牲了。

先解决温饱问题再说

古人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也就是说解决了温饱的问题,人类才能变得文明起来,如果吃不饱饭,穿不暖衣,生存都受到威胁的话,大家也就顾不了那么多了,道德和法律也将失去约束力。

吃饱穿暖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其他需求都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温饱的需求都得不到满足的话,其他需求自然就更难满足了。

在现代社会,温饱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中国已经完成了脱贫攻坚,全面进入了小康社会,人人基本上都能有饭吃,有衣穿,这是伟大的成就。

但光是温饱还是远远不够的,所有人从生到死,衣食无忧,吃喝不愁才是真正的追求目标。虽然现在已经实现了温饱,但是大部分人还是面临相当大的生活压力,如果没有工作,没有收入,那就无法保证一直温饱。

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其实还是没有保障的,所以还是要努力工作挣钱才行,而且很多人对于养老都有后顾之忧,担心身体衰老后失去生活来源,生活水平下降。有养老金的人也并非无忧无虑,退休养老制度和人口结构密切相关,人口老龄化太过严重的话,养老保险也是有可能破产的。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还没有整体达到衣食无忧,吃喝不愁的阶段,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还没有完全得到保障,所以有很多人的更高级需求暂时还无法满足,比如说安全、爱情、自尊等等。

在文明社会,大家都习惯于讲人道主义,同情弱者,保护环境,反对性别歧视,这当然是没有问题的,但这些都要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如果生存都不能得到保障,这些也都只是空中楼阁而已。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一部分长在新时代的新人类从小到大衣食无忧,吃喝不愁,所以就觉得这个世界很美好,对社会上的很多现象看不惯,大加鞭挞,嗤之以鼻,这其实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得了便宜还卖乖。

还有一些人享受了时代和政策的红利,成为先富和既得利益者,自己活得很滋润,却嘲笑和看不起穷人,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不过也只是运气好罢了。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举止与所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长大的人,多半不会是慈眉善目,心地善良的人,否则少不了被欺负,甚至可能都长不大,活不长。

很多年轻人无法理解上一辈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举止,完全是因为没有经历过他们的成长环境,如果在相同的生存环境中,很多人的表现可能会有过之而无不及。在生存都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没有谁会客客气气,彬彬有礼。

对于绝大多数正常人来说,在生存面前,其他事都是小事。一个人如果吃饭穿衣都成问题的话,让他讲礼貌,讲文明,讲道德是很可笑,很滑稽的事情。

网络世界虚虚实实,最好不要代入感太强

在互联网普及之前,人们受制于空间距离,社交范围是非常有限的,平时只能和自己身边的人打交道。而在互联网普及开来之后,空间上的距离被打破,天高地远,素不相识的两个人可以实现即时交流,人们可以获得的信息爆发式增长。

网络带来了与很多陌生人交流的机会,也带来了信任危机。面对面交流都有人会撒谎,更不用说在虚拟的网络上的陌生人。网络上的东西纷繁负责,大多是别人想让其他人看到的,在网络之外,还有很多不想让人看到的东西存在。

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不是对等的,很多现实世界存在的东西,在网络上是找不到的,很多网络存在的东西,在现实世界中也不一定有实体。网络世界只是对现实世界的补充,不是现实世界的全部,更不能替代现实世界,人还是要活在现实世界中。

网络上的很多东西其实并不重要,因为绝大多数都是陌生人的事情,和自己没多大关系,也不会对自己造成多大影响。以前没有网络,大家还是一样吃喝拉塞睡,还有别的事情可干。

对于网络上的事情,最好还是不要有太强的代入感,也不要太过于在意,更不要借助虚拟身份随心所欲,胡作非为,否则很有可能被反噬。

很多在现实世界中就能解决的事情,也没必要放到网络上去,免得别生枝节。不少人以前都以上电视,上新闻为荣,但是在网络时代,不管什么人,什么事,只要一放到网络上,可能就不是自己能左右得了的了,所以还是谨慎为好。

在流量为王,人人都是自媒体的网络环境下,网络上的很多东西都真假难辨,有的人为了流量可以不择手段,肆意造谣,挑拨事端,吃人血馒头,一些代入感太强的人很容易就被牵着鼻子走,成为网络暴力的帮凶。 网络上还有很多借着虚拟身份招摇撞骗的犯罪分子,网络在他们手里就是违法犯罪的工具,而对网络没有戒心,代入感太强的网友就是他们眼中的猎物。

网络在现代社会中很重要,但并不是不可或缺的,没有网络人还是可以活得很好很充实,所以对待网络还是不要代入感太强,不要太当回事,重在参与,随遇而安就行了,免得挥霍光阴,还徒增烦恼。

解放思想就是要合理怀疑一切

有人说存在即合理,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只要某一样东西存在,这个东西就是合理的,而是说这个东西的存在性是合理的。合理的是其存在性,而不是这个东西本身。

一个东西是否存在,同合不合理关系不大, 而同是否有需求关系很大。比如黄赌毒,这些东西显然是不合理的,更是不合法的,但是因为社会上存在需求,有市场,那么自然就会有亡命之徒会去做这些事,所以社会上就存在黄赌毒现象。

所以,存在即合理并不是什么真理,恰恰相反的是,很多现存的事物都是不合理的,只是因为有需求或者受条件所限而存在,所以一个社会要不断的进行改革,纠正这些不合理的事物。

人一出生是完全无知的,只具备最基本的生存本能。除了生存本能,一个人所具备的能力和知识都是后天习得的,是通过身边人的耳濡目染和各种信息渠道得来的,既然是后天习得的,那就不一定是正确的,合理的。

因为存在不一定合理,所以人最好要具备批判意识,不要认为所有事都是理所当然,顺理成章的,否则就有可能上当受骗吃亏。

具备批评意识就是要学会怀疑一切,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别人说什么,你就信什么;别人做什么,你也跟着做什么。如果盲目从众,不学会独立思考的话,就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被人坑了还不自知。

我们常说解决问题的原则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如果不能解放思想,就会受到固有观念的影响,不能真正地实事求是,而不能做到实事求是,就很难真正解决问题。

而要解放思想,就要有怀疑一切的意识和魄力,对身边的万事万物都具备批判思维,不要先入为主,认为存在即合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具备怀疑一切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认知和思维能力。

怀疑一切也要建立在合理的前提下,对于一些符合自然规律的事物,就没必要过度怀疑,除非有明确而有力的证据。如果随意怀疑一切,也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得不偿失,也没有意义。

当然,具备批判思维,敢于合理怀疑一切之后,就有可能显得特立独行,和身边的人格格不入,这个时候就要具备高度自信,不要轻易被别人迷惑。真理有时候就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不过前提真正是做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只有掌握了真理,我们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不过掌握了真理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因为有的问题受时代和发展所限,不是靠个人力量能解决的。对于这类问题,我们只能以平常心对待,尽力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