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的时空穿越逻辑

电视剧《神话》是一部很好的穿越剧,是在电影《神话》 的基础改编而来的。在电影中,主人公杰克和两千年前的将军蒙毅只是长相相似,并不是穿越回去的同一个人,是梦境把两人联系在了一起。所以电影版本质上不是穿越电影,而是一个长生不老的“神话”。

而在电视剧中,主人公易小川是真的和高要一起穿越到了过去,意外地多了一个蒙毅的身份,高要则变成了赵高。所以电视剧是真正意义上的穿越剧,不过也有长生不老的神话,易小川、高要和玉漱都吃了长生药,所以活了两千多年。

因为易小川和高要长生不老,一直活到了他们穿越前所处的时代,所以他们的穿越很有可能形成了一个死循环。易小川和高要意外穿越到了秦朝,因为吃了长生药,活了两千多年,终于到了穿越之前的时候,高要想要阻止这次穿越的发生,就派人去抢宝盒,结果反而造成了还是厨师的他和易小川一起穿越到了过去,所以他们两人其实是在不停地穿越到过去,活了两千多年,然后又穿越到了过去,接着又活了两千多年,然后继续穿越。

这个循环存在一些逻辑上的问题,那就是有一段时间同时存在两个易小川和高要。一直到他们出生之前,世界上都只有一个易小川和一个高要,但是接下来就有问题了,在易小川和高要出生之后,这个世界上不就是存在两个易小川和两个高要了吗?

一个易小川是长生不老,网名为千年老妖的易小川,另一个易小川是还没有穿越前的易小川。一个高要是长生不老的黑衣人高要,另一个高要则是还没有穿越,还是厨师的高要。

穿越故事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外祖母悖论,如果一个人穿越到过去,在他的母亲还没有出生之前,意外杀死他的外祖母,那么就意味着这个世界没有他母亲,那这个人又是哪来的呢?又是谁穿越到过去杀死了这个人的外祖母呢?

如果不能解决这个悖论,那么穿越故事就存在硬伤,或者说逻辑是有问题的。电视剧《神话》中的两个易小川和两个高要就需要得到合理的解释。

有人说活了两千多年的易小川和高要并不是穿越前的易小川和高要,而是历史上的蒙毅和赵高,因为他们两人穿越之后都有了新的身份。也就是说,两千多年之后并不存在两个易小川和两个高要,而是一个长生不老的蒙毅和一个易小川,一个长生不老的赵高和一个高要。

这样的解释似乎有点道理,但也意味着易小川和高要穿越的本质发生了变化,他们两人其实只是意识实现了穿越,而不是肉身。他们的意识穿越到过去之后,分别附身于历史上的蒙毅和赵高,参与了真正的历史进程。

不过这又会产生新的问题,易小川和高要的意识穿越之后,他们的肉身又到了哪里,怎么会消失不见了?

其实更好的解释是把他们两人的穿越看成是一个个周期,自从穿越到过去之后,他们两人就已经处于一个新的周期之中,接下来他们吃了长生药,一直活了两千年多,然后因为地宫被毁,长生药失效,所以他们最终还是死了。而在一个新的周期中,他们再次出生,又再一次穿越到过去,而穿越就是他们自己造成的。所以看起来是同时存在两个易小川和高要,但其实属于两个不同周期。

这样解释似乎看起来更合理,但也意味着他们的穿越确实是一个死循环,他们无法从这个循环中出来。而且问题又来了,这个死循环是怎么形成的呢?到底是他们先穿越了回去,还是他们先活了两千多年才导致了穿越?

无论哪种解释都存在问题,这就说明这个穿越故事存在逻辑矛盾,是不合理的。其实不论穿越合不合理,这个故事出现了长生药,这一点就是非常不合理的。没有长生药的话,易小川和高要穿越之后也就活不到现代了。

如果不是编剧故意为之的话,那么这部穿越剧可能实际上是在反对穿越,因为主人公的穿越行为得不到合理解释。而由于穿越是违背物理规律的,所以才没有人能给出合理解释,因为根本不存在合理解释。

养宠物和有爱心并无必然联系

是否养宠物和有没有爱心没有必然联系,不能说养宠物的人就一定有爱心,也不能说不养宠物的人都没有爱心。

养宠物的本质是一种控制欲,将动物变成自己能随心所欲控制的物品,人能决定宠物的生死,所以宠物只能服从,表现出来的就是忠诚,不离不弃。从人的视角出发,宠物所处的位置本质上和奴隶没有区别,因为宠物和奴隶都没有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力,宠物要倚赖主人生存,奴隶也必须绝对服从主人,这不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当然,不像奴隶主对待奴隶,很多主人对待宠物是很友好的,也就是所谓的“宠”。很多宠物和主人之间也有很美好的情感。然而不管主人对宠物有多宠,如果二者的角色互换的话,绝大部分人应该都不会接受宠物的角色。

所以,养宠物的人其实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并不是冠以“有爱心”就高人一等了,而且很多人其实并没有什么爱心。养宠物的人也有很多是非常自私的人,因为他们不考虑宠物的感受,也不考虑旁人的感受,只图自己快活。

人类是高级动物,拥有支配其他动物的实力,所以大家都可以养宠物,这无可厚非,有很多人确实也是非常喜欢爱好动物,对动物很好。人权始终是大于动物权的,这也是为什么人可以养动物的原因。由于人权更大,所以不能以动物权的名义来侵犯其他人的人权,比如说遛狗不牵绳,这本质上还是把自己的权利凌驾于他人的权利之上,和宠物没有关系,只和人有关。

正是由于这些人的存在,很多人对养宠物的人有偏见,这是很正常的。养宠物的人在道德上并没有多么高尚,反而可能因为侵犯到了其他人的权利,在道德上是有欠缺的。

长命百岁不如身体健康

长命百岁并不总是好的,有钱身体好,又能做喜欢的事情,那固然很妙。但若是穷困潦倒,体弱多病,也不必活得太长,免得拖累子孙后代。要是瘫痪失能,就最好不要长命百岁,否则便是寿则多辱了。

然而生不由己,死也难由己,生命的诞生就是一刹那,而生命的消亡却不知道会持续多久,如果能来个痛快,那还好一点,死就死了,也不受折磨。要是百病缠身,一直死不了,那就很麻烦了。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也不是一件易事,而安乐死又不合法。所以,大家只能希望自己身强体健,寿终正寝。活得久不久并不重要,该死的时候,死的痛快一点,这才是关键,对自己好,也对别人好。

日语的汉化与西化反映地缘格局

日语是一门很有意思的语言,现在的日语基本上是古汉语、英语和日本语言发音的结合。在古代,日本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因为中华文明非常强大,日本就很仰慕,于是派遣唐使东渡,学会了以古汉语记录语言,所以日语中有很多汉字,甚至一些汉字的读音和含义也和汉语相似,所以中国人大都能看懂一点日语。

然而近代以来,随着东方文明没落,西方文明崛起,日本开始西化,并且成功实现了工业化,成为东亚霸主,然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最终又在二战中惨败,本土被美国占领。日语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开始抛弃汉语,向英语靠拢,用片假名搞了一大堆音译词,称之为和制英语。和制英语可读性极差,还不如直接用英语,然而日本人却以此为荣,觉得跟着美国走就是潮流,因为美国是当今世界霸主。

最关键的问题是,自二战后本土被美国占领之后,日本就不再是一个主权国家,所以一切都必须按照美国的意志行事。日本不仅被美国驻军,政治经济社会方方面面也都受到美国的控制,这就是没有主权的国家的悲哀。

不同的是,日语之所以向汉语学习,是因为中华文明曾经很强大,而日语向英语学习,一方面也是因为美国很强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们没有选择,因为他们没有主权。

所以日本这个民族还是挺惨的,是东西方文明碰撞的牺牲品。如果中国近代没有落后,那么日本一直跟着中国混,问题也不大。但是中国近代以来却一直落后挨打,日本虽然也一样被欺负,但是却通过明治维新,走在了中国的前面,所以一度实力远胜中国,这就刺激了他们的野心,不甘心居于小岛上,想要侵略中国,实现大东亚共荣,但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所以日本就成了现在这样,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一枚棋子,实际上也就是美国养的一条狗,狗仗人势,仗势欺人。

韩语去汉字化和日语向英语靠拢也差不多,都是中国落后,西方文明入侵,东方文明全面溃败造成的结果。 不过随着中华民族的不断复兴,情况会慢慢发生改变,等美国的影响力退出东亚之后,日本韩国又不得不跟着中国混,日语韩语也会向汉语靠拢,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历史就是新陈代谢

鲁迅一开始想通过提高国民身体素质,而使国家强大起来,抵御外侮,但是他渐渐发现,光学医救不了中国人,于是弃医从文,成为了一位伟大思想家,试图上从思想上解放中国人。现在美国也面临这一处境,抗疫政治先行,根本不顾科学,美国人也似乎很愚昧,不把疫情当回事,那么恐怕以后学医也救不了美国人了。

这样的历史轮回不知道是应该高兴还是遗憾,高兴是因为美国这种多行不义的国家是自食其果,遗憾则是大部分美国人民是无辜的。令人深思的是,大清以前自称天朝上国,在东亚有一帮小弟追随,结果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得屁滚尿流,俯首称臣,而美利坚冷战以后已经成为世界霸主很多年,在地球上横行霸道,肆意妄为,现在遇上新冠疫情,结果被打出了原型,不久也会到大厦将倾的时候,但谁又可以力挽狂澜呢?

当然,美国现在的处境要比天朝好很多,至少他现在还是世界霸主,可以用美元和石油收割全世界,还有美军做保障。但是这种历史周期律让人很是无奈,因为历史发展真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没有人可以逆天改命,即使有超级英雄,也最多让历史的节点来晚一点。

之所以会有这种历史轮回,大概是因为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总是要走极端,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造成的结果就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政治斗争的本质是平衡,各方利益的平衡,自然界万事万物的本质也是各种物质的平衡,然而一直保持平衡是很困难的,因为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平衡也会随之打破。平衡打破之后,又要重新建立起新的平衡。

在打破旧的平衡,建立起新的平衡的过程中,一个个大国崛起了,也有很多曾经不可一世的大国倒下了,历史就是通过这样的新陈代谢,不断前进,碾碎一切阻碍,没有什么可以幸免。

中国的农民为什么总是吃亏?

中国的农民为什么总是吃亏呢?这并不完全是农民自身的问题,而是体制的问题。

宪法第一条说得很明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宪法第二条又说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农民是人民的一部分,当然也就是国家的主人,但是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那么既然是国家,就会有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

在人民民主专政(无产阶级专政)的制度下,人民当家做主,绝大多数人都是统治阶级,只有少数敌对分子是被统治阶级。从数量对比来说,这刚好和地主阶级专政(封建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资本主义社会)相反。

当家做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谁说了算的问题,人民当家做主当然就是人民说了算,所以在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一府一委两院也都由人大产生,并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不过,虽然人民都是是国家的主人,但是工人阶级才是领导者,而共产党又是工人阶级中的先锋队,所以人民当家作主是通过共产党执政来实现的,他们是真正管理国家和社会的人。

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所以他们才能在人民当家作主的体制下受到拥护,而农民就是在工农联盟的基础上和工人阶级合作,来拥护共产党的。共产党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和政权,农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和牺牲。

中国的政治制度安排本来是很好的,但是在实践中出了一些问题,比如说人大代表不能完全代表人民的想法和利益,所以人民当家作主并没有完全实现,很多人也因此感受不到这一点。

虽然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但是人民内部也有矛盾。中国要建设社会主义,由于历史欠了太多债,底子太薄,原始积累不足,就必须要有人做出牺牲,但是工人阶级是领导者,再加上本来就是要发展工业,所以就只能让农民和农业做出牺牲,因此也就有了城乡二元体制和户口的限制,导致三农问题成为顽疾,农民成为了二等公民,无法和城里的人享受一样的权利。

然而农民总是在牺牲,却没得到太多回报,一部分人习惯了农民的牺牲,竟然暗戳戳地把农民当成了被统治阶级,进行压迫和剥削,农民当然就会不高兴,进而质疑人民当家作主的体制,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国家的主人。

农民之所以和工人阶级合作,拥护共产党,就是因为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承诺,而现在有一部分人过河拆桥,开始利用农民,甚至想要把农民从人民中剥离出去,变成被统治阶级,以便于剥削,那么农民就有不合作的权利。农民要是不合作了,问题就很大了,所以这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前途命运。

传宗接代不该成为人生使命

汉族人自称炎黄子孙,意思就是大家都是炎帝和黄帝的后代。那么现在有几亿汉族人,都是炎黄子孙吗?不能说所有人都是,但大部分应该都是炎黄子孙。从姓氏上来看,黄帝子孙又要占大多数。

自黄帝统一华夏部落以后,他的后代就一直是统治者,尧舜禹汤,乃至于周文武王都是黄帝的后代。也就是说,夏商周都是黄帝的后人建立。武王推翻商纣,建立周朝之后,又通过分封制建立家天下的制度,所以现在的大部分姓氏都和姬姓有关,也就是很多人又都是文武王的后代。有一句话,说的是五百年是一家,这其实是有道理的。

那么问题来了,与炎帝和黄帝同时代的那些人,他们的子孙后代哪去了?很简单,都绝后了,只有一小部分流传下来,成为现在的少数民族,不过那时在位居中原的炎黄部落看来,这些人都是蛮夷。

当然,和炎帝以及黄帝同时代的人也不是没有后代,只是传了几代之后,就渐渐因为各种原因绝后了。所以,古人绝后是非常常见的现象,不然现在的人也就不会大部分人都是炎黄子孙,拥有一个始祖了。

所以传宗接代没有多么高大上,因为即使你这儿不绝后,多半过不了几代,同样也会绝后,除非有朝一日你的某个后代当上皇帝了,说不定就不会绝后了。不过,要是遇上改朝换代,皇帝也是有可能绝后的,因为新皇帝会斩草除根。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大家没必要想得太多,更没有必要把自己当做生育工具。人是有生育的功能,但却并不是要一辈子都为传宗接代服务,除非传宗接代能带来很大的收益,或者有强制力逼着你传宗接代。在现代社会,婚姻自由和生育自由,不仅包括和谁结婚以及生几个的自由,也包括结不结婚的自由和生不生育的自由,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受教育的目的并不完全是帮助家乡摆脱贫困

“我仍认为,我们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家乡摆脱贫困,而不是摆脱贫困的家乡。”

这句话得到了很多人的赞许,从个人的角度出发,这样想也没什么问题的。但是从整个国家社会的角度出发,这句话是有瑕疵,不符合国家发展大势,也有道德绑架之嫌。

受教育权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没有法律规定谁接受了教育,谁就要回去建设家乡。恰恰相反的是,国家和社会都希望接受过教育的高素质人才能到各个地方去做贡献,包括城市,也包括乡村,而不是大家都各自回家乡。要是大家都这样的话,只会造成地区间的发展越来越不平衡,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因为不同地区的教育水平差别很大。

“烂在小县城”的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是和大城市相比,小县城的机遇确实远远不如,对于有雄心壮志的人来说,他们需要更大的舞台,和更多的人竞争。如果留在家乡的话,他们的才干可能会被埋没,这对整个国家来说就是损失。

最关键的问题是,乡村的贫困和落后是体制性的,因为城乡二元体制和户籍制度等的存在,乡村的发展就是受到了限制,乡村出身的人能获得的各种资源也比不过城里人,尤其是教育资源。国家就是要限制乡村发展,以支持城市的发展,如果农民不进城,城市哪里来这么多廉价的农民工,中国怎么能成为世界工厂。

所以很多问题上,个人的力量是非常微弱的,识时务者为俊杰。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接受过教育的人,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走出一方天地,到更广阔的地方去发展。能摆脱落后的家乡的束缚,对他们来说也是好事。而且,这是个人的自由选择,其他人不应该指责,更不应该道德绑架。

至于那些愿意回贫困的家乡建设的人,他们当然值得表扬和鼓励,但要解决问题,还是要找到正确思路,关键就是要打破城乡二元化体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这才能彻底解决乡村的贫困问题。想要更好建设家乡,在外面闯出一番天地,然后再带着资源回去支援建设不是更好吗?

如果就怀着一腔热血回去支援建设家乡,不搞懂问题的实质的话,最终也难免碰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甚至还会被人误解,进而心灰意冷,因为有些问题就不是一个人能解决的。这种现象也并不少见,很多人回到乡村搞建设都吃过苦头,这也并不是穷山恶水出刁民,而是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对。

所以在这个问题,首先要尊重个人的自由选择,不要站在道德高地上批判那些不回家乡建设的人,他们中有很多人也非常无奈,也不要一味鼓动大家回家乡建设。真正有意愿,最关键是有能力建设家乡的人,可以通过更好的办法来支援家乡建设。

现代化必须要解决人的再生产问题

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在人的再生产方面就会遭遇麻烦,因为人类的繁衍和大多数动物不同,不仅仅是因为简单的生理原因,更是因为生育能带来很大的利益,或者说不生育会很吃亏。之所以会这样,又是因为生产力不够发达,大家只能通过生育来抵御生存风险。

生产力继续发展,进入现代社会,情况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法制以及社会福利制度等的建立,每个人越来越独立自由,再加上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很高,生育成本大幅上涨,所以生育渐渐变成了一件吃亏的事情。那么很自然,很多人就会放弃生育,所以现代化社会都是有绝育倾向的。

这就好比不孕不育不会遗传一样,如果一个人不孕不育,无论如何都无法留下后代,那还用得着担心这个病会不会遗传吗?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人类也必须面对这一问题,要是现代化社会建成了,但是人却越来越少,以至于没有人了,那还追求现代化干什么?

当然,人类灭绝是很遥远的事情,现在不必要杞人忧天。不过必须要明白的是,人类社会能一直发展至今,能一代一代传下来,就是通过剥削实现的。而大部分人作为被剥削阶级,无法再剥削其他人,那就只能剥削自己的下一代了。上一代剥削了下一代,下一代又剥削下下一代。

​直到现在,这个接力游戏玩不下去了,因为现在反过来了,生育成本太高,变成下一代剥削上一代了。那么作为可以主导和决定生育行为的上一代,除了确实喜欢小孩,负担得起的人之外,为什么还要自讨苦吃呢?

我们追求的就是现代化,但是现代化社会又有绝育的倾向,然而人才是社会的关键,没有了人,也没有了社会。所以人类的发展必须要考虑可持续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的再生产的问题,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历史是会轮回的。

到了某个时候,整个社会崩溃,生产力大退步,生育又变成可以获利的行为,于是大家又对生育充满动力,所以人类还是会繁衍下去的,但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婚姻是市场化行为,和爱情关系不大

在私有制没有完全废除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人都无法获得真正的爱情。因为爱情是较为高级的需求,只有在从生到死都衣食无忧,吃喝不愁的情况下,人才有可能完全有自由去追求爱情,否则所谓的爱情,就很难摆脱以传宗接代为名,交配繁衍的事实。

爱情是基于性欲,而不是基于生育行为的。虽然性欲和生育行为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但本质上是两回事。性欲只是促进人类进行交配,实现生殖细胞会师的一种方式。没有性欲,人类也可以实现生育行为,比如说试管婴儿。

性欲是人类进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有利于繁衍的机制,和动物的发情期是类似的,只是人类性成熟之后,就一直处于发情期,一直具有性欲。没有性欲,人类就有可能对发生性关系不感兴趣,而不发生性关系,正常情况下就不能实现生育行为,不能进行留下后代,那么人类就要灭绝了。

由于人类进化成为了高级动物,具备了丰富的情感能力,所以在性欲的基础上产生了爱情这一高级情感,给人类带来丰富的人生体验和满足感。

爱情和生育都基于性欲,但却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只是在现有的社会婚姻家庭制度下,两者被有意或无意地混淆了。两个人相爱,发生性关系是很正常,也几乎是必不可少的事情,但却并不一定要生育。发生性关系也并不一定会导致生育行为,因为人类会避孕,即使怀上了还可以人工流产。

爱情和生育之间并没有直接联系,只是拥有共同的基础,被性器官间接地联系在了一起。如果爱情一直和生育分不开的话,那这样的爱情就不是真正的和纯粹的爱情。

生育行为不是简单的自然现象,而是更为复杂的社会现象。光靠性欲,人类是不会对生育有很大热情的,因为生育是有成本的。是因为生育和生存挂钩,所以自古以来大家才会热衷于生育,人类社会也才能一直发展至今。

由于生育的介入,两个人的爱情关系就不可避免地夹杂了功利性,和经济利益搭上了关系。在历史上的绝大多数时期,生育都是牢牢压制爱情的,优先级更高。直到近代社会生产力大发展,人类生活水平大幅上升,爱情的重要性才越来越受到关注,一小部分人类才有资格和能力去追求爱情,并且真正获得爱情。

在法律上,合法夫妻互为配偶。偶字不用多说,配字就很值得玩味了。配的本义是两性结合,这很好理解,然而配字也有其他含义,比如说配不配得上,这句话也是绝大多数人在婚恋时要考虑的,或者别人要为你提出的问题,那就是你的对象配不配得上你,你配不配得上你的对象。

配不配得上这一问题本质上就是一种交换,一种市场行为。就好比大家拿钱买东西,如果买贵了,或者买便宜了,对于其中的一方来说,那就是价格配不上价值。如果买得刚好,那就是配得上。

尽管很多人不愿意承认,但是婚姻本质上就是交易,是一种市场化的行为。女性的身材相貌和生育能力,男性的体格财富和社会地位,都是可以被量化的指标,用来确定男女双方是否相配。

比如说武大郎和潘金莲,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他们两个人不相配,这就是婚姻中的市场化思维。由于婚姻本质上是市场化行为,所以符合价高者得的原则,潘金莲遇到比武大郎更风流倜傥,有钱有势的西门庆,立马就抛弃了武大郎,而且不惜采取毒杀的犯罪行为。

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爱情是不堪一击的,女的嫌贫爱富,男的喜新厌旧。这不是某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人性的问题。在绝大多数人的眼中,漂亮的女人就是应该嫁给有钱人,没钱的男人就是不配拥有好看的老婆。而且实际上,有钱人的老婆确实都比较漂亮,没钱的男人就是很难找到好看的老婆。

因为这样的社会现实,所以也就有了这么一句顺口溜:人穷莫娶美娇娘,不信你问武大郎。这句话看起来很是幽默好笑,但也说的是事实,如果一个没钱的男人娶了一个太漂亮的女人,多半是出要问题的,因为有钱的男人会惦记着这个女人,可以用金钱打动她。即使这个女人很忠贞,但恐怕也受不了旁人的闲言碎语。

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没钱的男人配不上漂亮的女人,这就是典型的市场化思维,也印证了家庭婚姻的本质。我们不能否认没钱的男人和漂亮的女人可以产生爱情,但即使他们产生了爱情,也多半会被世俗的偏见和社会的现实所击败。

所以,如果婚姻家庭制度不消亡,私有制还存在的话,真正的爱情是很难存在并坚持下去的,绝大多数人也就很难拥有真正的爱情。只有那些拥有充足物质财富,符合婚姻市场化原则,又恰好相爱的两个人,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爱情。

另外,爱情只是较高的需求,人类在爱情之上还有更高的需求,比如说自我实现的需求,实现人生价值。爱情也不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不是每一个人的必需品,所以爱情对于有更高追求的人来说是可有可无的。至于较为基础的性需求,并不一定要通过爱情才能实现。